征兵前一日清晨,天还没亮,阿婆就起床了。她悄悄走进厨房,点燃灶火,给谢允做了一碗鸡蛋羹。鸡蛋羹蒸得嫩嫩的,上面撒了些许葱花,香气扑鼻。这是谢允最爱吃的东西,阿婆平时舍不得做,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有重要事情的时候,才会煮上一碗。
谢允被厨房的烟火气吵醒,他起身穿上阿婆连夜缝好的新衣服,衣服是用家里最好的布料做的,针脚细密,穿着格外舒服。他走到厨房,看见阿婆正站在灶台边,往碗里盛鸡蛋羹,头发上还沾着些许灶灰,脸上带着疲惫,却依旧笑着看向他:“醒了?快过来吃鸡蛋羹,刚蒸好的,还热着呢。”
谢允走过去,接过阿婆递过来的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瓷碗,心里一阵暖意。他拿起勺子,舀了一勺鸡蛋羹放进嘴里,嫩滑的口感带着淡淡的鲜香,是熟悉的味道,是家的味道。他吃得很慢,想把这味道牢牢记在心里,怕这一去,就再也吃不到了。
“这里面是白面馒头和桂花糕,路上吃。” 阿婆把一个油纸包塞进他手里,油纸包沉甸甸的,里面装满了她的牵挂,“去清虚观一趟,听说那里的平安符最是灵验,给你自己求一个,也给阿婆求一个,我等着你来送。”
谢允接过油纸包,指尖触到温热的馒头和桂花糕,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他用力点了点头:“阿婆,您放心,我一定平安回来,给您送平安符,给您带胜仗的消息。”
阿婆帮他理了理衣领,又擦了擦他脸上的灰尘,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路上小心,早去早回。到了战场上,照顾好自己,别逞强,活着最重要。”
“我知道了,阿婆。” 谢允用力抱住阿婆,抱得很紧,仿佛要把阿婆的温暖都吸进身体里,带着这份温暖奔赴战场。
他松开阿婆,把爹留下的木笛揣进怀里,又把阿婆的拐杖轻轻靠在门后,才转身出门。阿婆拄着门框送他,一直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村口的拐角处,才忍不住抹了抹眼泪。她站在门口,站了很久很久,直到太阳升起,照亮了整个村庄,才缓缓转身进屋。
谢允沿着山路往上走,山路铺着一层薄霜,踩上去 “咯吱” 作响,像是在诉说着离别的愁绪。风裹着残余的桂香,吹在脸上凉丝丝的,带着几分萧瑟。他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回头望向溪云村的方向,那里有他最牵挂的人,有他最留恋的家。
路边的蒲公英随风摇曳,白色的绒球像一个个小小的降落伞,承载着希望与梦想。谢允想起小时候,爹经常带他来采蒲公英,他会把蒲公英的绒球吹得漫天飞舞,爹就站在一旁,笑着看着他,那是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如今,爹不在了,他也要奔赴战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到这里,再吹一次蒲公英。
越往山上走,行人越多,都是奔着清虚观来的香客。有结伴而行的妇人,有挎着香篮的老者,还有抱着孩子的夫妻,大家都朝着清虚观的方向走去,脸上带着虔诚的神情。远远便能听见观里传来的钟鸣,厚重而悠远,仿佛能洗涤人的心灵。
谢允随着人流往前走,心里充满了期待与忐忑。他期待能求得灵验的平安符,让阿婆安心,也让自己安心;他忐忑前路的凶险,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平安回来,能不能兑现对阿婆的承诺。
走了大约两个个时辰,他终于走到了半山腰。这时,天忽然飘起了雪。细小的雪粒簌簌落下,落在肩头,很快融化成水,带着清冽的凉意。谢允加快了脚步,远远就看见清虚观的青灰院墙,爬满枯藤的门楣上,“清虚观” 三个字是隶书,漆皮剥落却依旧醒目,蒙着一层薄雪,像一幅尘封的古画,透着宁静而悠远的气息。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张推荐票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