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铃声刚落,教学楼便涌出潮水般的学生,喧闹声瞬间淹没了课间余温。
走廊里,脚步声、说笑声、书本碰撞声交织,汇成一股鲜活的洪流,朝着食堂方向涌去。
王一博收拾课本的动作依旧利落,指尖划过桌面时,瞥见肖贊正对着桌肚里的饭盒发愁
——大概是昨晚准备的饭菜凉了,他蹙着眉,手指在饭盒盖上犹豫地摩挲着。
“食堂人多,但比凉饭强”王一博的声音突然响起。
肖贊抬头见,王一博收拾课本的动作利落,指尖划过数学练习册的边缘,将其与课本一同塞进桌洞后,才转过头与他平视。
肖贊愣了愣,随即笑了:
“好啊,那我跟你一起去。”
他快速将饭盒放进书包,拉上拉链,快步跟上王一博的脚步。两人一前一后走进涌动的人潮,王一博走在前面,步伐稳健,偶尔会放慢一点速度,确保身后的肖贊不会被人群冲散。
食堂的喧嚣比想象中更甚,金属餐盘碰撞的脆响、窗口师傅的吆喝声、学生们的谈笑打闹交织在一起,空气中飘着各种食物的香气——红烧排骨的醇厚、番茄炒蛋的清爽,还有角落里飘来的、带着浓烈辣椒味的香气,混杂着烟火气,格外鲜活。
王一博熟门熟路地走向北侧的面食窗口,肖贊亦步亦趋地跟着,好奇地打量着各个窗口的招牌:
“这边是北方口味,面食多,那边是南方菜,偏甜,最里面那个窗口是川菜,你应该会喜欢。”
王一博头也不回地介绍,语气平淡,条理清晰。
肖贊眼睛一亮,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川味窗口”的牌子,氤氲的热气里,隐约能看到红油翻滚的汤锅:
“我们重庆人吃饭,就离不开这口辣。”他笑着说,语气里带着几分对家乡味道的眷恋。
王一博没接话,只是对着窗口师傅道:“一份烩面,多放香菜,少盐。”
师傅应了一声,手脚麻利地从大锅里捞出宽宽的面条,浇上奶白色的骨汤,铺上几片薄羊肉和粉丝,最后撒上一把翠绿的香菜,一碗热气腾腾的烩面就递了过来。
肖贊走到川味窗口,点了一份麻辣香锅,特意嘱咐师傅“多放辣”。看着师傅往锅里舀起一大勺鲜红的辣椒油,肖贊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转头对王一博道:
“等会儿你可以尝尝我的,超香的!”
“免了,吃不了辣”
王一博皱了皱眉,语气里带着几分抗拒,端着餐盘就往食堂角落的位置走——
他还是习惯找个安静的地方,安安静静地吃饭。避开那些不必要的寒暄和打量。
肖贊也不气馁,端着自己那碗飘着厚厚红油、香气扑鼻的麻辣香锅,快步跟了上去,脚步轻快得像只小鸟。
角落的位置,相对人少,只有几张空置的餐桌。王一博放下餐盘,拉开椅子坐下,刚拿起筷子准备吃面,就看到肖肖小心翼翼地端着自己的餐盘走过来,生怕汤汁洒出来。
他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挪,给肖贊腾出更大的空间。
“谢谢”
肖贊笑着坐下,把餐盘放在桌上,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正准备夹一块肥牛,身后就传来了两道不怀好意的声音。
“哟,这不是我们的重庆小帅哥吗?”
赵磊双手插兜,居高临下地看着肖贊,模仿着他的口音:
“昨天老师让你读课文,那句‘真的猛士’,你是不是读成‘真的猛si’啊?听着软乎乎的,跟唱歌似的。”
李伟在一旁附和:
“就是,说话跟个小姑娘似的,一点劲儿都没有。你说你们重庆人,说话这么温柔,怎么还爱吃那么辣的东西?反差也太大了吧,不会是装出来的吧?”
他们是班里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爱捣乱,下课总爱拿别人的缺点打趣,仗着家里有点背景,在班里向来肆无忌惮,很多同学都懒得跟他们计较。
此时两人一唱一和,语气里的嘲讽毫不掩饰。周围有几个学生看了过来,指指点点的,肖贊的脸颊瞬间涨红了,握着筷子的手不自觉地收紧,指节泛白。
他不是不会反驳,只是性子温和,向来不擅长应对这种带着恶意的调侃,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抿着唇,鼻尖发酸。
他能感觉到那些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像芒刺一样,让他浑身不自在,只想立刻逃离这里。
王一博原本正低头吹着烩面的热气,听到这话,动作猛地一顿。他缓缓抬起头,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眼神瞬间冷了下来,像淬了冰一样,直直地看向赵磊和李伟。
“走开”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砸在喧闹的空气里,让周围的笑声都淡了几分。
赵磊和李伟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会有人出来多管闲事。
空气中视线碰撞,脸上的嬉皮笑脸瞬间僵住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分慌乱和心虚。
他们平日里就怕这个不爱说话却性子烈的王一博——之前有个男生故意挑衅王一博,被他一拳打倒在地,从那以后,班里没人再敢轻易招惹他。
此刻被他这么一瞪,两人更是吓得往后退了半步,眼神躲闪着,到是王一博,脸上的嬉皮笑脸瞬间僵住了。
“博哥,我们就是……就是跟肖贊开个玩笑”
张强结结巴巴地说,语气里满是心虚。
“玩笑?”
王一博缓缓站起身,身形比两人高出小半头,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们,眼神里的寒意更甚:
“拿别人的口音当玩笑,很有意思?我看你们是缺教养。”
这话像一记耳光,狠狠扇在两人脸上。他们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想说点什么,可对上王一博冰冷的眼神,终究没那个胆子,只能喏喏地应着:
“我们错了,博哥,我们这就走。”说完,两人几乎是落荒而逃,很快就消失在人群里。
周围的目光渐渐散去,肖贊这才缓缓抬起头,他看着王一博,嘴唇动了动,过了好一会儿,才挤出一句轻轻的话
“谢谢你,王一博”
“嗯。”王一博重新坐下,拿起筷子扒拉了两下碗里的烩面,语气又恢复了平日里的平淡。
肖贊点点头,心里暖暖的。
他看着王一博碗里的烩面,宽宽的面条浸在奶白色的汤里,飘着香菜的清香,和自己碗里红彤彤的麻辣香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你吃的这个,就是河南烩面吧?”他好奇地问,“我在电视上见过,说汤要熬很久才会这么白。”
提到烩面,王一博脸上的冷硬少了几分,眼底多了些不易察觉的怀念:
“嗯,家里做的比这个更正宗。”
他夹起一根面条:“我妈熬汤,要放牛骨和羊肉,炖一上午,汤才会这么浓。面条也是自己擀的,比这个筋道。”
肖贊听得眼睛发亮,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听起来就好好吃,我还没吃过正宗的。”
他顿了顿,笑着说:
“那下次我带重庆小面给你吃,我妈妈做的,辣椒油是用菜籽油炸的,又香又辣,再加点芽菜和花生碎,保证你吃了还想吃。”
“算了,辣的吃不惯”
王一博嘴上拒绝,嘴角却几不可察地勾了一下。他低头喝了口汤,温热的汤汁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刚才的戾气。
而肖贊也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沾满红油的肥牛,放进嘴里,满足地眯起了眼睛,像只吃到了心爱食物的小松鼠,可爱得很。
这是家乡的味道,让他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了下来。
两人没再说话,安静地吃着饭。食堂依旧喧闹,可他们所在的这个小角落,却透着一种奇异的平和。
烩面的醇厚香气,混着麻辣香锅的热烈鲜香,在空气中缠绕,在不经意的对视里交融。
王一博吃饭的速度很快,向来是狼吞虎咽,可今天却不自觉地放慢了节奏。
他偶尔抬眼,会看到肖贊吃得满脸通红,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嘴唇也因为辣而变得通红,却依旧不亦乐乎。
“吃慢点”肖贊闻言,抬起头冲他笑了笑,嘴角还沾着一点辣椒油。
王一博别过脸,假装继续吃面,可耳根却悄悄泛起了一点红晕。他心里忽然觉得,多一个人一起吃饭,好像也不错。
“王一博,你是不是经常一个人来食堂吃饭啊?”肖贊忍不住问道,语气里带着几分好奇。
王一博抬了下头,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嗯,习惯了。”
“那以后我们可以一起啊”肖贊笑着说,眼睛亮晶晶的:
“一起打饭,一起找位置,这样就不会孤单了。而且,我还可以跟你分享我的菜,你也可以跟我分享你的烩面,好不好?”
王一博看着他真诚的眼神,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从来不是一个喜欢与人结伴的人,独来独往惯了,觉得那样更自在,不用迁就别人,也不用应付那些多余的社交。可面对肖贊的邀请,他心里竟然有一丝莫名的动摇。
“再说吧”
他最终还是没有直接答应,只是含糊地说了一句,可语气里却没有了之前的拒绝,多了几分余地。
肖贊也不气馁,依旧笑得很开心:
“好啊,那我以后就跟着你,你可不许嫌我烦。”
王一博没应声,默默地吃着面,只是嘴角弧度又明显了些。
一顿饭就在这样安静又温馨的氛围里慢慢结束了。
王一博先吃完,放下筷子,安静地坐在一旁等着肖贊,没有丝毫的催促。肖贊也加快了速度,把最后一口菜吃完,满足地打了个饱嗝,然后拿起两人的餐盘,笑着说:
“我去送餐盘,你在这里等我一下。”
“一起。”王一博站起身,接过肖肖手里的一个餐盘,率先朝着回收处走去。
“下午第一节是数学课,你数学好吗?”肖贊忍不住问道,脚步放慢了些。
“还行。”王一博依旧是简洁的回答,却补充了一句,“有不会的,可以问我。”
“真的吗?太好了!”肖贊眼睛一亮,脸上满是欣喜。
走出食堂时,阳光正好,透过香樟树浓密的枝叶,洒下斑驳光影,落在肩头与脚下。
这是我的第一本小说,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请多多提建议,我继续努力,谢谢!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张推荐票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