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梧桐叶把工作室的窗棂染成金黄,阳光透过叶隙落在长桌上,铺着一层细碎的光斑。江野蹲在桌前,手里握着把迷你银锤,正教一个小女孩敲银片——这是“亲手的温度”体验课的第一期,桌上摆着十几套小银匠工具,银片、细针、麂皮布,连磨银用的砂纸都裁成了可爱的圆形,像撒了桌的小月亮。
“轻一点敲,像给银片挠痒痒。”江野握着小女孩的手,帮她调整力度,银锤落在银片上,发出“叮叮”的轻响,像秋日里的风铃。小女孩叫念念,是跟着爷爷来的,爷爷坐在旁边的藤椅上,手里拿着个旧木梳,梳齿上还留着岁月的磨痕,正笑着看孙女认真的模样。
“陆老师,我的银片要刻小猫咪!”另一个小男孩举着画满猫爪的草稿跑过来,陆予安正帮一位阿姨打磨银片,闻言笑着点头,从工具盒里拿出细针:“先把猫爪的形状描在银上,再慢慢刻,别着急。”他指尖捏着细针,在银片上轻轻画了个小爪印,动作温柔得像在呵护易碎的时光。
工作室里满是银锤轻响与笑声,暖炉上煮着的桂花拿铁冒着热气,香气混着银屑的清冽,漫在空气里。老银匠也来了,坐在角落帮大家修整银片,手里的旧银锤敲得熟练,偶尔还会给孩子们讲老银饰的故事:“以前的银镯啊,要敲九九八十一锤,每锤都藏着心意,戴在手上才暖。”
“爷爷,我想把你的木梳刻在银片上!”念念忽然抬头,举着刚敲好的银片跑到爷爷身边。爷爷愣了愣,把旧木梳递过去,梳背上的缠枝纹已经磨得浅了,却是他用了三十年的物件,“想让银片上有爷爷的味道。”
江野和陆予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暖意。江野拿起念念的银片,用细针在边缘轻轻描出木梳的轮廓:“我们把梳背的纹路刻在银片上,再在旁边加个小爱心,像你抱着爷爷的木梳好不好?”念念用力点头,小脸上满是期待。
陆予安则从抽屉里翻出块薄银片,剪成木梳的形状,递给爷爷:“您也试试?把想对念念说的话刻在背面,以后她戴着这条链,就像带着爷爷的话。”爷爷接过银片,指尖有些发颤,想了想,用细针刻了“念念平安”四个字,笔画不算工整,却满是认真。
体验课结束时,每个孩子都捧着自己做的小银链,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念念把刻着木梳的银链戴在颈间,又把爷爷做的“平安链”帮爷爷系在手腕上:“以后爷爷戴这个,我戴那个,我们就不会走散啦。”爷爷笑着摸了摸她的头,眼里闪着泪光。
送走大家后,工作室里还留着银锤轻响的余温。江野把孩子们做的银链样品摆在展柜里,每个旁边都放着他们的草稿,有的画着全家福,有的刻着宠物名字,有的写着“妈妈我爱你”。“我们做个‘时光信物链’系列吧?”江野忽然说,拿起笔在设计本上画了个小小的木梳银坠,“把日常的小物件刻进银里,木梳、旧钥匙、老怀表,每个都是藏在生活里的心意。”
陆予安凑过来看,指尖点在木梳坠子上:“再在银片背面刻上物件的故事,比如‘爷爷的木梳,梳过三十年时光’,戴在颈间,像把生活里的温暖都串在了一起。”他从书架上翻出个旧盒子,里面装着他们收集的小信物——江野大学时的旧钢笔,陆予安母亲留下的小银勺,还有老银匠送的旧银锁,“这些都能当设计灵感,每个信物背后,都有一段时光。”
深秋的夕阳渐渐沉了,把梧桐叶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展柜的银链上。老银匠收拾工具时,看到展柜里的“时光信物”样品,笑着说:“你们这是把日子都敲进银里了,比我做了一辈子银饰都懂人心。”他从口袋里拿出个小小的银质算盘坠子,“这是我父亲教我做的第一件银饰,送给你们,也算给‘时光信物’添个老物件。”
江野接过算盘坠子,指尖拂过小小的算珠,能感受到手工打磨的温度。他把坠子串在一条细银链上,递给陆予安:“以后我们的‘时光信物链’里,也要有这个算盘,藏着老银匠的故事,藏着手艺的传承。”
陆予安接过银链,戴在颈间,和之前的“全年链”“承光链”叠在一起,银饰碰撞的轻响,像时光流过的声音。“等下周,我们把体验课的作品办个小展吧?”陆予安轻声说,“叫‘小手的温度’,让大家看看,孩子们做的银链,有多暖。”
江野点头,靠在陆予安肩上,看着窗外飘落的梧桐叶。暖炉上的桂花拿铁还冒着热气,展柜里的银链泛着柔润的光,工作室的铜铃轻轻晃,像是在为新的故事伴奏。他们知道,未来还会有无数个这样的日子——银锤轻响,心意流淌,把生活里的小信物、时光里的小故事,都刻进银里,串成链,戴在颈间,藏在心里,变成一辈子都暖的时光印记。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张推荐票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