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双廊渔村的路沿着洱海蜿蜒,林渡骑着那辆浅蓝色自行车,晨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湖面,像一条跟着水纹轻轻晃的丝带。风里裹着鱼腥味,混着岸边芦苇的清香,是陈砚没见过的、属于海边渔村的味道。
他骑到村口时,正赶上渔民收网。几个穿着胶鞋的老人站在浅水里,网绳在手里绕成圈,银闪闪的小鱼在网里蹦跳,溅起的水花落在晨光里,像碎掉的玻璃。林渡停下车,靠在路边的老槐树上看——陈砚以前在纪录片里见过渔民收网,当时趴在他肩上感叹“原来鱼是这么捕上来的,以后咱们也去看一次好不好”,现在他来了,却只能把眼前的画面,在心里慢慢讲给陈砚听。
村口有家开了三十年的鱼丸店,木招牌上的“李记鱼丸”四个字被风雨浸得发暗,却透着踏实的烟火气。老板娘正站在灶台前,手里的勺子不停搅动锅里的鱼丸,白色的雾气裹着鲜香味飘出来,勾得人胃里发空。林渡走过去时,老板娘抬头笑:“小伙子,来碗鱼丸汤?刚煮好的,鲜得很。”
“好,再加一份鱼丸。”他找了个靠门的位置坐下,看着老板娘把鱼丸盛进碗里,撒上葱花和香菜。热气扑在脸上,暖得他鼻尖发酸——以前陈砚总爱在家煮速冻鱼丸,煮得软乎乎的,端到他面前说“林律师,先垫垫肚子,别饿坏了”,那时候觉得速冻鱼丸已经很好吃,现在才知道,新鲜的鱼丸,鲜得能尝出大海的味道。
他舀起一颗鱼丸,吹了吹,慢慢放进嘴里。软嫩的鱼肉在舌尖化开,鲜美的汤汁漫开来,他忽然想起陈砚要是在,肯定会眼睛发亮,说“林渡,这个好吃,咱们带点回去吧”。他拿出手机,对着碗里的鱼丸拍了张照,存进相册——相册里全是陈砚的照片,有他笑的样子,有他皱着眉写论文的样子,还有他化疗时虚弱的样子,现在,又多了一张鱼丸汤的照片,是他替陈砚尝过的、鲜美的味道。
吃完鱼丸汤,他沿着渔村的小路往里走。路边的房子大多是白墙黛瓦,墙上爬满了三角梅,红色的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像铺了一层红毯。有户人家的院子里,一个老奶奶正坐在竹椅上织毛衣,毛线是浅灰色的,和林渡常穿的那件毛衣颜色很像。老奶奶看见他,笑着招手:“小伙子,进来坐坐吧,喝杯茶。”
林渡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院子里种着一棵大榕树,枝叶繁茂,树下摆着一张石桌和两把石椅。老奶奶给她倒了杯普洱茶,茶香醇厚。“小伙子,是来旅游的吧?”老奶奶问。
“嗯,替朋友来看看。”林渡说。
“是很重要的朋友吧?”老奶奶笑着说,“我看你总在对着风景发呆,像是在跟人说话。”
林渡愣了愣,然后点头:“是很重要的朋友,他以前想来这里,没机会。”
“那你就多看看,多替他走走,把看到的都记下来,等以后想他了,就拿出来看看。”老奶奶说,“我家老头子以前也总想去远方,没去成,我现在就常替他去看看,回来给他说说路上的风景。”
林渡看着老奶奶慈祥的脸,心里暖暖的。他想起自己的笔记本,想起那些写给陈砚的明信片,原来真的有人和他一样,用这种方式,陪着心里的人。
离开老奶奶家,他继续往前走,走到了渔村的码头。码头上停着很多渔船,有的挂着红灯笼,有的刷着蓝色的漆,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热闹。有个小男孩坐在船头,手里拿着一根鱼竿,正认真地钓鱼。林渡走过去,坐在他旁边的石阶上,看着湖面。
“叔叔,你也钓鱼吗?”小男孩抬头问他,眼睛亮晶晶的。
“我不钓,就看看。”林渡笑了笑。
“我爸爸说,钓鱼要耐心,不然鱼不会上钩。”小男孩说,“我想钓一条大鱼,给妈妈做鱼汤。”
林渡看着小男孩认真的样子,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总爱跟着爷爷去钓鱼,那时候觉得钓鱼很无聊,现在却觉得,能安安静静地坐在湖边,等着鱼上钩,是件很幸福的事。他想起陈砚,要是陈砚在,肯定会跟小男孩一起钓鱼,还会教他怎么装鱼饵,怎么甩鱼竿。
夕阳西下的时候,小男孩终于钓上了一条小鱼,高兴得蹦起来,举着鱼竿跑向岸边的妈妈。林渡看着他的背影,笑着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沙子。他走到码头边,看着夕阳把湖面染成橘红色,远处的山像被镀了一层金,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他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坐在船头,借着夕阳的光写:“陈砚,今天我去了双廊渔村,吃了鲜美的鱼丸汤,还遇到了一个织毛衣的老奶奶和一个钓鱼的小男孩。老奶奶说,要替心里的人多看看风景,我想,我会一直替你看下去,把所有好看的风景,都告诉你。”
写完后,他把笔记本放进背包,然后躺在船头,看着天空慢慢暗下来。星星一点点冒出来,越来越多,越来越亮,像撒在黑夜里的碎钻。渔村的夜晚很静,只有湖水拍着船身的声音,和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叫声。
他从口袋里摸出那枚刻着“陈砚”的戒指,举在眼前,对着星星。戒指在星光下泛着淡淡的光,像陈砚的眼睛,在看着他。“陈砚,你看,这里的星星真亮,比咱们在城市里看到的亮多了。”他轻声说,“你以前总说,想找个有很多星星的地方,咱们一起看星星,现在,我替你找到了,这里的星星,好像能把心里的空荡都填满。”
夜风轻轻吹着,带着湖水的气息。林渡躺在船头,手里握着戒指,慢慢闭上了眼睛。他好像又梦见了陈砚,梦见他们一起躺在洱海边的草地上,看着满天的星星,陈砚靠在他肩上,轻声说:“林渡,有你真好。”
是啊,有陈砚在心里,真好。不管他走多远,不管他看多少风景,只要想起陈砚,心里就会暖暖的,就不会觉得孤单。
第二天早上,林渡收拾好行李,跟民宿阿姨和渔村的老奶奶道别。他骑着自行车,沿着洱海往回走,阳光洒在他身上,风里带着希望的味道。他知道,他的旅程还没结束,他还要带着陈砚的名字,去看更多的风景,去走更多的路,把他们的故事,写满一本又一本笔记本。
他的余生,是为陈砚而活,也是为自己而活。以爱之名,以回忆为证,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和陈砚有关的、温暖的时光。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张推荐票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