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 系统
  • 宋体
  • 楷体
A- 16 A+

007(内容虚构,勿代入现实)

书名:博君一肖:冰心琉璃 作者:碎星糖葫芦 本章字数:3506 广告模式免费看,请下载APP

丫丫小学毕业那天,海边的风都带着清甜的栀子花香。

肖战和王一博提前在教室后墙贴满了孩子们的画作,从最初歪歪扭扭的海浪,到如今能精准捕捉晚霞渐变的色彩,每一张都用木框仔细装裱过,边角还缠着浅蓝丝带——那是肖战熬夜剪的,说要像给海浪系上蝴蝶结。

毕业典礼刚结束,丫丫就抱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跑过来,封面是她亲手画的向日葵,里面夹着全班同学的签名。“肖老师、王老师,这是给你们的毕业礼物。”她翻开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两个大人牵着一群孩子的手,站在海边看日出,“等我考上初中,还要回来教弟弟妹妹画画,就像你们教我一样。”

王一博蹲下来揉了揉她的头发,指腹蹭过画里小小的身影:“好,我们等着看你当小老师。”肖战站在一旁,悄悄把眼眶里的湿意揉进风里,转身从车里抱出一个足球,是给足球队长的——比当年那个旧球大了一圈,上面印着“追风少年”四个字,是他特意找厂家定制的。

那天下午,他们没走。男孩子们拉着王一博去操场踢最后一场球,肖战则坐在沙滩上,陪女孩子们画“未来的海边”。有个小姑娘指着画里的小房子问:“肖老师,以后你们真的会搬来住吗?”肖战望着不远处在球场上奔跑的王一博,他的白T恤被风吹得鼓起,像振翅的海鸥,笑着点头:“会的,等我们老了,就住在这里,天天看你们的画。”

夕阳西下时,校长提着一篮刚蒸好的海鲜过来,笑着说:“这是村里的一点心意,感谢你们这几年对孩子们的照顾。”肖战接过篮子,指尖触到温热的扇贝,忽然想起第一次来这里,孩子们怯生生地递给他一颗捡来的贝壳,说“老师,这个像星星”。

晚风吹起时,王一博牵着肖战的手往民宿走,沙滩上留下两串交叠的脚印。“明年春天,我们把院子里的向日葵种上吧?”王一博忽然说,指尖摩挲着肖战无名指上的戒指,“再搭个葡萄架,夏天就能在下面吃海鲜了。”肖战靠在他肩上,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海风气息:“好啊,还要给猫和狗搭个小窝,不能让它们抢向日葵的阳光。”

回去的路上,肖战刷到粉丝的评论,有人发了一张他们去年陪孩子们画晚霞的照片,配文:“原来最好的爱情,是一起把温暖变成永恒。”他把手机递给王一博看,对方笑着把他的手往自己口袋里塞了塞,怕海边的夜风吹凉他的指尖:“不是我们,是我们和这里的一切,一起把温暖变成永恒。”

月光洒在海面上,像铺了一层碎钻。肖战望着王一博的侧脸,想起首映礼那晚他说的“从心里长出来的故事”,忽然明白,有些故事从来不会结束——它们会像海边的向日葵一样,年复一年地开花,像孩子们的笑声一样,永远留在风里,像他们手上的戒指一样,在时光里愈发温润,陪着这片海,陪着彼此,一直走到岁月的尽头。

三年后的立夏清晨,肖战在教室窗台上发现一个玻璃罐。褪色的蓝丝带系着五枚贝壳,每枚内壁都用荧光笔描着星轨——这是当年孩子们在科学课上记录的银河投影。最底下压着张泛黄的作文纸,丫丫稚嫩的笔迹写着:"肖老师说每颗星星都是大海的倒影,现在我要把它们都装进罐子里。"

王一博凑过来时,指尖还沾着颜料。他刚带着少年足球队完成海岸线生态墙绘,浪花图案里藏着孩子们用荧光粉点的星座。"他们在用潮汐当画笔呢。"王一博转动罐子,贝壳碰撞出清脆声响,"要不要去看看我们的新作品?"

潮水退去的滩涂上,三十米长的壁画正泛着微光。浪尖跃动的是雅各布设计的动态方程,珊瑚丛中游着埃利安改造的机械鱼,最远处矗立着孩子们用回收塑料搭建的"未来灯塔"。当夕阳穿透丙烯颜料,整面墙便流淌起液态的星河。

梅雨季来得猝不及防。

肖战蹲在教室后排修补漏雨的屋顶,忽然听见此起彼伏的惊呼。抬头望去,孩子们正围着王一博调试的"气象精灵"——那是用旧渔网和传感器改造的装置,此刻正吐出带着海盐气息的彩虹。

"老师快看!"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起校服外套,袖口绣着的向日葵竟在雨中舒展花瓣。王一博笑着晃了晃手中的微型气候仪:"我们给每件校服装了生态芯片,暴雨预警时花瓣会闭合,晴天就绽放。"他忽然变魔术似的从怀里掏出个玻璃球,里面封存着去年台风天孩子们用贝壳摆出的"平安"字样:"这是会呼吸的记忆容器。"

毕业季再次来临时,民宿葡萄架已爬满紫藤。肖战翻开当年的素描本,发现夹页里多出张泛黄的照片——二十年前的自己站在美院画架前,身后是同样青涩的王一博。照片边缘用稚嫩笔迹写着:"要成为让星星住在海里的人。"

"原来你早就在画我们的故事。"王一博抚过照片上斑驳的折痕,身后传来孩童清脆的嬉闹。他们正在用磁流体沙盘重建海底城邦,机械章鱼的触须卷着发光水母,珊瑚城堡的尖顶闪烁着数据流。当肖战指出某个用贝壳拼成的心形岛屿时,孩子们欢呼着将"校长夫妇号"帆船模型驶向那里。

深夜,肖战在老码头发现艘翻新过的旧渔船。驾驶舱里嵌着全息投影仪,王一博正教孩子们调试星图导航系统。"这是用雷内实验室的旧零件组装的。"他敲了敲闪烁着蓝光的控制台,"我们给每颗星星都编了故事代码,只要输入心情关键词,就能生成专属星轨。"

当肖战输入"永恒"时,穹顶突然降下星雨。光点在海面投射出流动的文字:2018年6月15日,孩子们在沙滩写下第一个愿望;2021年9月3日,足球队赢得首场友谊赛;2025年4月23日,生态墙绘获得国际环保奖...每个日期都缀着贝壳形状的光斑,在浪声中轻轻震颤。

十年后的校庆日,已成为海洋生物学家的丫丫带着学生归来。她身后跟着穿白大褂的少年们,手中捧着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的荧光海藻。当这些"海之萤火"被放入潮池,整片海域便化作流动的星河。

肖战和王一博站在当年种下的向日葵田里,看孩子们将机械海龟放入大海。

这些小家伙背甲上镌刻着历代毕业生的名字,腹部的太阳能板随着波浪起伏,如同永不停歇的潮汐备忘录。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最终与海岸线融成温柔的曲线。

海风送来遥远的汽笛,那是首航的科考船正在穿越赤道。甲板上有面褪色的校旗在飘扬,旗角金线绣着的蓝玫瑰,正随着经纬度的流转,在星图上绽放出新的年轮。

晨雾未散时,肖战在阁楼的木箱底翻出个褪色的铁盒。盒盖内侧还粘着半片干枯的蓝玫瑰花瓣——那是二十年前,他在水仙十字院捡的,后来夹进了给丫丫的第一本画册。铁盒里躺着叠泛黄的信,最上面一封是十年前毕业的阿杰写的,字迹已从歪扭变得方正:"肖老师,我在海洋大学研究珊瑚修复,今年带的团队在厄里那斯海域种下了第一片人工礁,那里的鱼群又回来了。"

窗外传来清脆的唤声:"大哥哥!"扎着马尾的小丫头抱着个陶罐冲进来,发梢沾着咸涩的海风。这是村长家的小孙女小满,今年刚满七岁,总爱蹲在沙滩上画会发光的鱼。她踮脚把陶罐塞进肖战手里:"这是我今早赶海捡的贝壳,奶奶说要给它们‘听故事’。"

王一博从厨房探出头,围裙上沾着面粉:"小满又捣鼓她的‘贝壳收音机’?"

笑着应,接过陶罐。罐口塞着团细棉线,浸过海水的贝壳在阳光下泛着珍珠白,每枚都凿了个小孔,细线穿过孔眼系成串。这是小满的新发明——她说要让贝壳替海里的鱼"讲故事",等放回海里,鱼群会带着声音去更远的地方。

午后,肖战带着孩子们在沙滩上复刻当年的"未来墙绘"。

小满举着丙烯刷,非要给画里的机械海龟添上蝴蝶翅膀。"因为海龟也要飞呀!"她仰着沾满颜料的小脸,"就像奶奶说的,所有东西都能变成故事。"王一博蹲在旁边调颜色,忽然瞥见画框边缘多了行小字:"致二十年前种向日葵的哥哥姐姐,我们会让海更蓝。"

暮色漫上防波堤时,老码头的旧渔船响了汽笛。这是丫丫团队改造的"海洋记忆号"科考船,首航回来接肖战和王一博去看他们的"成果"。甲板上,当年的足球队长已成了海洋工程师,正调试着水下机器人;当年画晚霞的小姑娘现在是生态摄影师,镜头里记录着荧光海藻编织的星河。

"看这个!"丫丫举起平板,屏幕上是实时传输的海底画面——机械海龟背着珊瑚苗缓慢移动,鱼群绕着它们游弋,像在跳一支古老的圆舞曲。"这些海龟的背甲,刻着你们当年教孩子们写的诗。"她点开一段录音,童声清亮:"大海是蓝色的书,我们都是会游泳的字。"

返航时,肖战倚着船舷,看月光在海面碎成银箔。王一博的手覆上来,掌心还留着调颜料的温度:"你说,我们是不是把故事种进海里了?"他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未来灯塔",那光束扫过之处,小满的贝壳串正随着水流轻晃,发出细碎的、类似哼歌的声响。

回到小屋,壁炉里燃着松枝。肖战翻开新的素描本,第一页是小满画的"会飞的机械海龟",第二页是丫丫团队的珊瑚礁照片,第三页......是张空白页,他提笔写下:"致永远在生长的故事——"

窗外,潮声阵阵。海边的向日葵田在月光下泛着暖黄,葡萄架上的紫藤花落在石桌上,与二十年前那封未寄出的信、那盒干枯的蓝玫瑰,以及此刻孩子们留在贝壳里的笑声,一起沉入岁月的潮汐。

有些故事,从不需要结局。

它们只是随着海浪,一遍又一遍,

把温暖,

讲给更辽阔的远方听。

您看的是关于破镜重圆的小说,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破镜重圆,绝对不咕,博君一肖等元素内容。

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推荐票
1 2 3 4 5 全部

1张推荐票

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咕咕币
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找回密码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