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 系统
  • 宋体
  • 楷体
A- 16 A+

旧书

书名:博君一肖:死对头他既要又要 作者:茉莉盏 本章字数:3438 广告模式免费看,请下载APP

肖战蹲在地上,冰凉的木地板透过薄薄的居家裤传来寒意。

泪水无声地滑落,砸在陈旧的书页上,晕开一小片模糊的深色。

心脏像是被那本《航海日志》坚硬的边角狠狠硌着,钝痛蔓延到四肢百骸。

几年了?他以为自己早已将那段时光妥善封存,落满尘埃,不再开启。

可这突如其来的包裹,像一只蛮横的手,不由分说地撬开了记忆的棺椁,里面躺着的并非枯骨,而是依旧鲜活的、带着温度和刺痛感的往日,扑面而来。

旧书店的暖黄灯光、桂花茶的甜香、指尖相触的微凉与滚烫、向日葵花瓣干枯的形状、那句轻描淡写却重若千钧的“好吧,是我想见见你”……所有细节,原来从未褪色,只是被他强行压进了意识的最底层。

此刻,它们争先恐后地翻涌上来,清晰得令人窒息。

他哭,不是因为怨恨,也不是因为委屈。

是一种更复杂的情绪——是看到那些自己小心翼翼珍藏、甚至不敢多回味的瞬间,原来对方也同样记得,甚至记得更深刻、更执着(他找到了另一本《航海日志》,在伊斯坦布尔?)。是意识到他们之间那未尽的篇章,并非只有他一人在遗憾。是一种巨大的、几乎要将他淹没的酸楚和……无力。

哭了不知道多久,直到眼眶干涩发疼,呼吸都带着颤抖后的余韵。

肖战猛地吸了吸鼻子,用手背狠狠抹去脸上的湿痕。他不能这样。

他站起身,因为蹲得太久,眼前一阵发黑,他扶住窗框稳住自己。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吹进来,冷却了他发烫的脸颊和混乱的思绪。

他不能这样。他告诉自己。

几年的时光并非虚度。他早已不是那个会因为一句暧昧不清的话、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就心跳失序、胡思乱想的年轻人了。

娱乐圈的浮沉、工作的压力、成长的代价,早已将他打磨得更加冷静,甚至有些习惯性地自我保护。

他学会了将情绪妥帖收好,无论内心如何波澜壮阔,表面也能维持风平浪静。

这段感情,或者说这段未曾明确界定过的关系,早已被现实、被距离、被种种不可言说的因素画上了休止符。

那些美好的记忆,如同精美的琥珀,值得珍藏,却不再能影响现实的生活轨迹。

他走到洗手间,用冷水反复冲洗脸颊,看着镜中自己发红的眼眶和鼻尖,眼神一点点变得坚定,甚至带上一丝刻意为之的冷硬。

忘记。

他需要忘记。

不是忘记那些记忆本身,而是忘记附着其上的情感牵绊,忘记那份蠢蠢欲动的期待,忘记那种“或许还有可能”的错觉。王一博记得又如何?他找到了书又如何?他甚至去了撒哈拉,在星空下想起了自己又如何?

这并不能改变他们早已分道扬镳的事实。他们拥有截然不同且异常忙碌的人生轨道,中间隔着太多东西。

一时的惦念,或许只是对过去美好的一种缅怀,并不意味着对方想要、或者有能力去重启什么。

那本《航海日志》和那张照片,与其说是一份礼物,不如说是一份沉重的提醒。

提醒他曾经有过那样一段心动的时光,也提醒他那段时光早已逝去。

他将书和照片重新放回纸盒,盖上盖子。

他没有扔掉它,那不是他的风格,也是对过去某种程度的不尊重。

但他把它放到了书房最高的柜子顶层,一个需要踮脚甚至借助椅子才能够到的地方,一个平时绝不会看到、也不会想起的角落。

仿佛这样,就能将那段记忆物理性地封存起来。

他回到忙碌的工作中,比之前更加投入。他用一个接一个的通告、剧本、会议填满所有时间,不给自己留下任何胡思乱想的空隙。

当有工作人员不经意间再次提到那个名字时,他发现自己甚至可以更自然地附和或转移话题,心跳都不会多漏一拍。

他以为自己做得很好。

直到某一天,他参加一个公益直播,为山区儿童朗读诗歌。主办方准备了不少书籍,让他随意挑选一首。

他的指尖划过一排书脊,忽然停住。

那是一本《顾城诗选》,版本很新,封面鲜亮。

毫无预兆地,旧书店橱窗里那本泛黄的、贴着太阳贴纸的《顾城诗选》猛地撞进脑海。紧接着,是那双浸在秋水里的墨色眼睛,微凉带着薄茧的指尖,腕间褪色的红绳,以及那句带着哑意的“你也喜欢这个?”。

心脏骤然一缩,呼吸漏了一拍。他几乎能闻到那间书店里旧书霉味混着淡淡檀香的气息。

“战战?选好了吗?”旁边的主持人轻声提醒。

肖战猛地回神,指尖像被烫到一样从那本书上移开,随手拿了旁边另一本诗集,露出一个无懈可击的笑容:“就这首吧。”

直播很顺利,他的声音温和动听,情感饱满。没有人知道,在刚才那几秒钟里,他经历了怎样的兵荒马乱。

原来,那些记忆从未真正离去。它们像是用最深的墨、最利的刃刻在了心版上,入木三分。平时可以被忽略,可以被掩盖,但只要一个极其微小的触碰 一首诗,一本书,一种味道,甚至一片相似的阳光,就能轻易地撬开坚硬的外壳,露出里面丝毫未曾腐朽的的内核。

他试图忘记,但身体和情感的记忆却比理智更忠诚。

夜深人静,他独自在家看电影,是一部老旧的爱情片。男女主角在雨中久别重逢,拥抱得用力而绝望。

屏幕上雨水淋漓,肖战看着看着,视线逐渐模糊。

他想起北京那场秋雨,想起旧书店里桂花茶的暖甜,想起那人递过来草莓糖时指尖的温度,想起自己假装不在意地躲开助理的伞,却发现身边再没有那个会下意识替他挡雨的人。

一种深切的孤独和思念,如同夜色般无声无息地将他吞没。他蜷在沙发上,没有哭,只是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凉得厉害。

他以为自己筑起了坚固的城墙,却原来不堪一击。那些试图遗忘的挣扎,在早已深入骨髓的记忆面前,显得如此徒劳和可笑。

他终究还是没有去动那个放在高处的纸箱。但他知道,里面的东西,和他心里的印记一样,永远都在那里。

遗忘太难,或许,他只能学着与之共存。带着这些入木三分的记忆,继续走下去,走在他自己的、没有那个人参与的星光大道上。

只是偶尔,在某个猝不及防的瞬间,被回忆突袭,然后花上一点时间,独自消化那绵长而隐痛的余波。

窗外的城市依旧灯火辉煌,他的公寓却安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那些未完的故事,那些没说出口的约定,终究都沉淀成了一个人心底最深沉的秘密,在时光里,默然无声。

电影片尾的字幕在屏幕上缓缓滚动,柔和的音乐声却无法驱散肖战心头的空茫。疲惫感如同潮水般袭来,不是身体上的,而是从心底深处弥漫开的、一种沉重的倦怠。

他就那样蜷在沙发上,眼皮越来越沉,意识逐渐模糊,最终沉入了并不安稳的睡眠。

梦境来得很快,且无比清晰。

他梦见了那年的猕猴桃林,阳光透过交错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点。王一博摘下一颗饱满熟透的果子,递到他面前,睫毛上跳跃着金色的光芒,声音带着笑意:“尝尝,甜的。”他接过,指尖碰到对方微凉的手,那触感真实得不像梦里。

画面倏忽一转,又到了山里馄饨店。门口的风铃叮咚作响,隔壁的花店飘来隐约的玫瑰香。王一博拿出那枚尾戒,放在他掌心,银质的小太阳在暖灯下闪着微光,他说:“剧本上那个太阳,你不是说像刚升起的样子么?”梦里的他抬起头,看到对方眼底有着同样温暖的光亮,几乎要将人溺毙。

然后是旧书店。暖黄的灯光,氤氲的茶香,那人摩挲着《航海日志》的封面,声音低哑地问:“雨戏拍得很辛苦吧?”他递过来那颗草莓糖,指尖不经意擦过他的手背,带来一阵细微的战栗……

梦境美好得让人沉溺,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带着过往特有的温度和气味。

突然,画面猛地碎裂!

他看见自己站在街角的咖啡馆外,隔着玻璃,看到王一博对面那个笑容明媚的女孩,看到对方唇角那抹模糊的笑意。梦里的他转身就走,心口像被冰锥刺中,寒冷而刺痛。

“不是的……等等……”梦中的他想要喊,却发不出声音。

就在这时,梦里的王一博忽然转过头,目光穿透梦境与现实的距离,直直地看向他,眼神里带着一种清晰的困惑和……被遗忘的失落?他张了张嘴,没有声音,但肖战却清晰地“听”懂了那个口型——

“你只是在忙工作,对吗?”

轰隆!

肖战猛地从沙发上惊醒,心脏狂跳,呼吸急促,额头上沁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客厅里一片漆黑,只有电视屏幕保护程序的光线在无声地变幻,映照着他有些苍白的脸。

梦境最后那个眼神和那句无声的质问,反复在他脑海中回荡,带来一阵阵心悸般的抽痛。

逃避。

他还是在逃避。

他用工作当盔甲,用距离当城墙,甚至用一场自以为是的误会当借口,仓皇地从那段可能拥有更多可能性的关系里逃开了。他以为自己掩饰得很好,假装不在意,假装已忘记。

可王一博呢? 他可能真的从头到尾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他可能真的以为,肖战只是太忙了,忙到没有时间回复一条信息,忙到没有心思维系一段感情,忙到……轻易地放弃了他。

所以他才会在多年后,寄来那本费尽心力找到的旧书,用一种近乎笨拙的方式,试图重新建立起一丝微弱的联系。他可能还在原地,或者至少,曾回头看过。

这个认知让肖战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恐慌和自责。冰冷的寒意从脚底蔓延至全身,比梦中的刺痛更加清晰凛冽。

他蜷缩起来,将脸埋进膝盖里。窗外是城市的霓虹,室内却只有他沉重而孤独的呼吸声。

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用“忙碌”这个借口欺骗自己,更无法永远逃避下去。那个来自梦境的质问,和那本来自伊斯坦布尔的旧书,已经像楔子一样,钉入了他的生活,迫使他去面对那个被他刻意搁置了多年的问题。

可是,该如何面对?时隔多年,从何说起?

夜色深沉,他睁着眼睛,直到天际泛起灰白,也未能找到一个答案。只有心口那入木三分的记忆,伴随着王一博可能始终被蒙在鼓里的猜测,一下下地敲打着他的灵魂,无处可逃。

您看的是关于年下的小说,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年下,意识流车,催更有用,博君一肖等元素内容。

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推荐票
1 2 3 4 5 全部

1张推荐票

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咕咕币
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找回密码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