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的航班落地北京时,舷窗外的天是灰蒙蒙的。他捏着手机站在廊桥里,指尖划过屏幕上那个置顶对话框,最后一条消息停留在杀青宴那晚,王一博发的“路上小心”,他回了个“你也是”,之后便没了下文。
助理帮他拎着行李箱,语气里带着点小心翼翼:“肖老师,公寓那边已经打扫过了,您要是累,回去先休息?”
“嗯。”肖战点头,目光落在停车场来往的人群里。他忽然想起进山前,王一博也是这样站在停车场等他,手里拎着个保温桶,说“刚熬的姜茶,喝了暖身子”。那时的风没这么冷,对方的指尖还带着点保温桶的热,蹭在他手背上,像团没散开的雾。
公寓里的窗帘拉得很严,只有玄关的感应灯亮着暖黄的光。肖战踢掉鞋子往沙发上坐,随手拿起茶几上的遥控器——遥控器下面压着张便签,是王一博的笔迹,歪歪扭扭写着“记得喝冰箱里的牛奶”,末尾画了个小小的太阳,和他尾戒上的那个一模一样。
冰箱里的牛奶早就过期了,盒身上凝着层薄薄的霜。
肖战盯着那盒牛奶看了半天,忽然想起在山里的最后一晚,两人挤在睡袋里,王一博把烤热的石头塞进他脚边,说“山里潮,别冻着”。那时的石头很暖,暖得他差点忘了,这场戏总会杀青,他们总会回到各自的生活。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工作室发来的新行程:下周进组拍现代剧,月底要去上海参加品牌活动,中间还要穿插三个杂志拍摄。
肖战把行程表往下滑,看见“西北公益短片后期配音”那行字时,指尖顿了顿,那是他和王一博唯一还能扯上点关系的事,却也只剩“后期配音”四个字,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第二天去工作室开会,路过茶水间时,听见两个实习生在低声聊天。
“你看王老师新拍的杂志了吗?他腕间那串红绳,和之前在山里戴的好像是同一条!”
“何止啊,我还看见他小指上戴了枚尾戒,银质的,上面好像有太阳图案,跟肖老师之前戴的那个,简直是情侣款!”
肖战的脚步顿了顿,手里的文件夹差点滑落在地。他摸了摸自己的尾戒,银质的冰凉贴着皮肤,是王一博在馄饨店送他的那枚,他一直没摘。
原来有些习惯,就算分开了,也还是会下意识保留,像种没说出口的执念。
开会时,导演拿着现代剧的脚本,指着其中一场戏说:“这里需要拍一场雨戏,肖老师你得真淋,到时候我们会准备热水,你别担心。”
“好。”肖战点头,目光却落在脚本里“淋雨”两个字上。他忽然想起拍淋雨戏那天,王一博偷偷跟道具组说“多准备点热水”,拍完戏还把自己的厚外套裹在他身上,说“别感冒了”。那时的雨很凉,对方的外套却很暖,暖得他差点以为,这样的日子能一直过下去。
散会后,他在走廊遇见了工作室的宣传,对方递给他个快递:“肖老师,这是从剧组寄来的,好像是王老师的助理送过来的。”
快递盒很小,拆开后里面是个黑色的小袋子,装着颗向日葵种子,袋子上贴着张便签:“上次在山里看见的向日葵,我留了颗种子,你要是喜欢,可以种在阳台。”
肖战捏着那颗种子,指腹蹭过粗糙的种皮。他忽然想起在山里的猕猴桃林,王一博摘了颗最熟的果子递给他,说“尝尝,甜的”。那时的果子很甜,甜得他忘了,有些东西像山里的雾,散了就没了。
晚上回到公寓,肖战把向日葵种子种在阳台的花盆里。土是他特意下楼买的,花盆是之前养多肉剩下的,他蹲在阳台里,小心翼翼把种子埋进去,像在埋一个没说出口的约定。
浇水时,他看见阳台的角落里放着个滑板——是王一博上次落在这儿的,板面上还贴着张卡通贴纸,是他亲手贴的,说“这样显得不那么冷”。滑板的轮子上还沾着点山里的泥,像还没来得及洗去那场短暂相逢的痕迹。
手机在这时响了,是个陌生号码,接通后却听见王一博的声音,带着点沙哑:“喂,是我。”
“嗯。”肖战的心跳忽然快了半拍,“有事吗?”
“没什么,就是想问你……西北公益短片的配音,你什么时候有空?导演说想让我们一起去配,效果会更好。”
“我下周进组,可能得等月底。”肖战的声音有点低,“你要是忙,不用等我。”
“没事,我等你。”王一博的声音顿了顿,“我……最近去了趟山里,猕猴桃林的果子都熟了,比上次我们摘的还甜。”
“是吗?”肖战看着花盆里的土,“可惜我没机会再去了。”
“下次……下次我摘了给你送过去。”
“好。”
电话里的沉默像窗外的风,又冷又长。肖战忽然想说,他把向日葵种子种在了阳台,说他还留着那个滑板,说他很想再和他一起在山里烤红薯,可这些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我这边还有事,先挂了”。
“嗯,你忙。”王一博的声音里带着点不舍,“记得按时吃饭,别熬夜。”
“你也是。”
挂了电话,肖战盯着手机屏幕上的通话记录,忽然觉得眼睛有点酸。他蹲在阳台里,看着花盆里的土,忽然想起在山里的最后一天,两人坐在火堆边,王一博说“有些路就算走到头了,也总会在心里留个位置”。原来那个位置,比他想象中更软,也更疼。
月底去配音那天,肖战提前到了录音棚。推开门时,看见王一博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本《航海日志》,封面是深蓝色的,和他之前在山里看的那本一模一样。
“来了?”王一博抬头,眼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亮,“我刚跟导演沟通过,我们先配旁白部分。”
“嗯。”肖战点头,目光落在对方的手腕上——那串向日葵红绳还戴着,只是红绳有点褪色,腕间的皮肤被勒出了道浅浅的印。
配音的时候很顺利,他们的声音搭在一起,像在山里时那样默契。录到“向日葵花田”那段旁白时,王一博的声音忽然顿了顿,肖战抬头看他,发现他正盯着录音棚的玻璃窗,眼神里带着点没藏好的失落。
“怎么了?”肖战的声音很轻。
“没什么。”王一博摇头,喉结轻轻动了动,“就是想起上次在山里,你说喜欢向日葵花田。”
录音棚里的空调有点冷,肖战摸了摸自己的尾戒,忽然想起在馄饨店,王一博把尾戒递给她时,说“剧本上那个太阳,你不是说像刚升起的样子么”。那时的灯光很暖,暖得他差点以为,这样的惦念能一直延续下去。
配完音已经是晚上了,两人一起走出录音棚。晚风带着点凉意,吹在脸上像冰。王一博忽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递给肖战——是颗用锡纸包着的糖,草莓味的,和他在山里吃的那颗一模一样。
“刚在便利店买的,你不是喜欢吃甜的么。”他的声音有点低,耳尖红得像要滴血。
肖战接过糖,锡纸在手里捏得发皱。他忽然想起在山里的瀑布边,两人一起摔在腐叶上,王一博的手垫在他后脑勺,掌心被石子硌得发红,却还笑着说“没事”。那时的风很暖,暖得他忘了,他们早就回到了各自的生活。
“我送你回去?”王一博的声音里带着点小心翼翼。
“不用了,我自己打车就行。”肖战把糖塞进兜里,“你也早点回去。”
“嗯。”王一博点头,却没动,目光落在他的尾戒上,“尾戒……你还戴着。”
“嗯。”
“没丢就好。”
两人站在路边,来往的车灯在他们身上晃过,把影子拉得很长,又很快缩短。肖战忽然想说,他把向日葵种子种活了,已经冒出了嫩芽;说他还留着那个滑板,偶尔会拿出来擦一擦;说他很想再和他一起去看看山里的猕猴桃林,可这些话像被晚风堵在了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
“那我走了。”肖战转身,脚步却有点沉。
“肖战。”王一博忽然喊他的名字,声音里带着点颤,“下次……下次我们一起去看向日葵花田吧。”
“好。”肖战的声音有点哑,没回头,只是挥了挥手。
坐进出租车时,肖战摸出兜里的糖,剥开锡纸塞进嘴里。草莓味的甜在舌尖漫开,却混着点说不出的酸,像在山里吃的没熟的山楂。他看着窗外倒退的街景,忽然想起在山里的最后一晚,两人挤在睡袋里,王一博说“等天亮就好了”。
天亮了,他们就下山了;杀青了,他们就回到了各自的生活;向日葵种子发芽了,却不知道能不能等到开花的那天。可肖战还是把糖纸小心翼翼折好,放进钱包里——像把那点没说出口的惦念,都藏在了心里最软的地方。
回到公寓时,阳台的向日葵嫩芽又长高了点,嫩绿色的叶子在灯光下闪着光。肖战蹲在花盆边,轻轻碰了碰叶子,忽然想起王一博在电话里说“下次我摘了猕猴桃给你送过去”。
他不知道这个“下次”会是多久,也不知道那片向日葵花田,他们能不能一起去看。可他还是起身去接了杯水,小心翼翼浇在花盆里,像在呵护一个没说出口的约定。
手机在这时弹出条微博推送,是王一博发的新动态:一张在录音棚的照片,照片里能看见他腕间的红绳,和桌上那本深蓝色封面的《航海日志》,配文是“配音结束,期待下次合作”。
肖战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半天,手指在屏幕上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没点赞,只是把照片保存下来,放进了手机里那个加密相册——相册里全是他和王一博在山里的照片,有烤红薯的,有摘猕猴桃的,还有那张夹在《小王子》里的旧照片,白裙子的女孩站在向日葵花田里,笑得灿烂。
窗外的天彻底黑了,公寓里的灯还是暖黄色的。肖战坐在阳台的椅子上,看着向日葵嫩芽,忽然觉得,有些酸涩本就是生活的常态,像没熟的果子,像没说出口的话,像他们回到各自生活后,那些藏在尾戒、红绳和向日葵种子里的惦念,明明很想念,却又只能隔着屏幕,说一句“下次见”。
他摸了摸尾戒,银质的冰凉贴着皮肤,却抵不过心里漫上来的暖,或许那个“下次”不会太远,或许向日葵能等到开花,或许他们还能一起去山里摘猕猴桃,一起去看那片没看完的向日葵花田。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张推荐票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