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 系统
  • 宋体
  • 楷体
A- 16 A+

第二章:教室窗台上的阳光

书名:博君一肖光影之外的回声 作者:爱嗲赵的小迷妹 本章字数:9093 广告模式免费看,请下载APP

《迷途》的拍摄进度因为那场关键戏的突破而明显加快,一周后,按照剧本安排,剧组需要进入市一中拍摄部分校园场景。肖战提前三天给王一博打了电话,想约时间聊聊拍摄细节,顺便实地看看场地。

电话接通时,背景里有嘈杂的下课铃声,王一博的声音隔着电流传来,带着点刚从课堂抽身的微哑:“我下午没课,三点到五点都在办公室。”

市一中坐落在老城区,校门口的香樟树长得枝繁叶茂,树影在红砖围墙上摇晃。肖战没让助理跟着,自己开了辆低调的黑色SUV,停在马路对面的树荫下。他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戴着鸭舌帽,混在放学的学生里走进校门,倒也没引起太多注意。

教学楼是九十年代的老建筑,墙面上爬满了爬山虎,绿色的藤蔓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肖战按照王一博给的地址找到心理咨询室,门虚掩着,里面传来低低的说话声。

他没立刻敲门,站在走廊里等了会儿。走廊尽头的窗户开着,风卷着操场上的喧闹声飘进来,夹杂着少年人特有的清朗笑声。阳光透过走廊的玻璃窗,在地面上投下长长的光斑,空气中有粉笔灰和旧书本混合的味道,让他莫名想起自己的高中时代。

“……所以不是你的错,”王一博的声音从门缝里漏出来,比在片场时更温和,“就像下雨天走路会溅到泥点,不是因为你走路的姿势不对,只是刚好遇到了那场雨。”

短暂的沉默后,是个女孩带着哭腔的声音:“可是他们都说……”

“别人的话就像天上的云,会飘走的,”王一博的声音很稳,像在轻轻拍着人的后背,“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像你知道这棵树是香樟,不会因为有人说它是梧桐就真的变成梧桐,对吗?”

又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个低着头的女生快步走了出去,眼眶红红的,但脚步比刚才进来时稳了些。王一博站在门口,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才转过身,看到了站在走廊里的肖战。

“肖导,来了。”他侧身让肖战进来,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仿佛刚才那个温和耐心的人只是肖战的错觉。

心理咨询室不大,靠墙摆着两个书架,塞满了各种心理学书籍,还有几本看起来很旧的童话书。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长沙发,铺着浅蓝色的棉布套,旁边是一张单人沙发和一个小茶几,茶几上放着一个透明的玻璃罐,里面装着彩色的玻璃珠。

“随便坐。”王一博给自己倒了杯水,又问肖战,“喝茶还是水?”

“水就好,谢谢。”肖战在单人沙发上坐下,目光落在书架最下层的几个相框上。其中一个是王一博和一群学生的合影,他站在后排,微微低着头,嘴角带着一点浅淡的笑意,阳光落在他的发梢上,泛着金色的光。

“这是去年毕业的学生,”王一博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解释了一句,把水杯放在他面前的茶几上,“经常回来看看。”

“你很受学生欢迎。”肖战说。

王一博笑了笑,没接话,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学校的平面图,摊在茶几上:“你们想拍哪些场景?教学楼、操场、图书馆,还有后面的旧器材室,剧本里提到过。”

肖战指着图上的几个位置:“主要是走廊、教室,还有这个旧器材室。剧本里女主角经常躲在这里,是她的秘密基地。”

“器材室早就不用了,锁着的,我可以让人打开。”王一博的手指在图上点了点,“不过那里光线不太好,下午基本照不到太阳,拍的时候可能需要补光。”

“我看过照片,就是要那种阴暗压抑的感觉。”肖战拿出手机,翻出之前副导演拍的照片,“你觉得这里符合你说的‘对抗世界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感觉吗?”

照片里的器材室堆满了旧篮球、断了弦的球拍和落满灰尘的跳高垫,角落里结着蜘蛛网,确实透着一股被遗弃的荒凉感。

王一博看着照片,沉默了几秒:“有点太‘刻意’了。”

“刻意?”

“真正的秘密基地不会这么‘像’秘密基地,”王一博说,“可能就是楼梯转角的平台,或者操场边的一棵大树下,甚至只是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是那种看起来很普通,但只有她自己知道的地方,带着点日常的温度。”

他走到窗边,指着窗外操场边的一排长椅:“比如那里,下午放学后,学生会坐在那里背书,或者聊天。但如果有个孩子总是独自一人坐在最东边的那张椅子上,手里捏着一颗石头,那对她来说,就是秘密基地了。”

肖战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那排蓝色的长椅在香樟树下,看起来确实很普通,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但经他这么一说,仿佛真的能看到一个孤单的身影坐在那里,对着树影发呆。

“你对这些观察得很仔细。”肖战说。

“职业病。”王一博转过身,靠在窗台上,阳光落在他的肩膀上,给他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他今天穿了件浅灰色的连帽卫衣,袖子挽到手肘,露出小臂上一小片淡青色的血管,和他清冷的气质很搭。

“下午有时间带我去看看吗?”肖战问,“顺便聊聊剧本里几个和校园生活相关的细节,我怕写得太脱离实际。”

“可以,”王一博看了看表,“现在离放学还有一节课,先去教室看看?刚好我等会儿要去查个班。”

肖战跟着他走出心理咨询室,走廊里已经没什么人了,只有墙上的时钟在滴答作响。王一博的脚步很轻,运动鞋踩在水磨石地面上,几乎没什么声音。他走在前面,背影挺直,像一棵迎着风的树。

他们走进高三(七)班的时候,数学课正在进行。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们低着头做笔记,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老师的讲课声。王一博没说话,只是靠在后门的门框上,目光安静地扫过整个教室。

肖战站在他旁边,注意到他的视线在几个学生身上停留了片刻。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片的男生,左手一直在无意识地转着笔,眉头紧锁;一个坐在窗边的女生,看似在听讲,手指却在桌底下不停地抠着橡皮;还有一个坐在后排的男生,低着头,好像在睡觉,但肩膀却绷得很紧。

“那个转笔的男生,焦虑症,最近模考压力大,”王一博压低声音,在肖战耳边说,“抠橡皮的女生有强迫症,她的作业本永远是干干净净的,不能有一点褶皱。睡觉的那个,不是真睡,是在逃避,他父母上周刚离婚。”

他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教室里的宁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肖战有些惊讶地看着他,他甚至没和这些学生交流,只是看了一眼,就说出了他们的状态。

“怎么看出来的?”肖战问。

“习惯,”王一博的目光依旧落在教室里,“人在放松的时候,身体是舒展的。有心事的人,身体会说谎,但习惯不会。就像你拍电影,演员的微表情骗不了人一样。”

肖战愣了一下,第一次有人把他的工作和心理学联系得如此自然。他看着王一博专注的侧脸,突然觉得,这个男人解读人的能力,或许比他的镜头更精准。

下课铃响了,老师布置完作业离开后,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王一博走进教室,刚才那个转笔的男生立刻停下了动作,有些紧张地看着他。

“张宇,等会儿到我办公室来一趟。”王一博的语气很平淡。

男生点了点头,低下头,手指又开始无意识地摩挲着笔杆。

王一博没再多说,转身往外走,肖战跟在他后面。走到走廊里,肖战忍不住问:“你每天都要面对这些吗?”

“差不多,”王一博说,“高三压力大,情绪问题会多一些。有时候是学习压力,有时候是家庭问题,有时候,只是觉得自己和周围格格不入。”

他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但肖战却听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会觉得累吗?”

王一博停下脚步,转过头看他。阳光从走廊尽头的窗户照进来,刚好落在他的眼睛里,那片琥珀色的光变得很亮。“还好,”他说,“当你看到一个学生,从低着头走路变成愿意抬起头笑的时候,会觉得挺值的。”

肖战看着他,突然想起片场那个蜷缩在墙角的女孩,想起她最后那条过了的镜头里,那双空茫却带着一丝微光的眼睛。他和王一博,一个用镜头记录痛苦,一个用耐心抚平伤痕,看似不同,却好像在做着同一件事——试图让那些被忽略的声音,被看见,被听见。

“去器材室看看?”王一博打破了沉默。

“好。”

旧器材室在教学楼后面,沿着一条长满杂草的小路走过去,尽头是一间低矮的平房。王一博从门卫那里拿来钥匙,打开生锈的铁门,“吱呀”一声,灰尘在阳光里飞舞。

里面确实和照片上一样,堆满了废弃的体育器材。肖战走进去,在里面转了转,注意到角落里有一个旧的木制储物柜,柜门虚掩着。他走过去,轻轻拉开柜门,里面竟然放着几本漫画书,还有一个用锡纸包着的苹果,已经干瘪了,但看得出来,曾经被人细心地保存过。

“看来这里确实是某个学生的秘密基地。”肖战回头对王一博说。

王一博站在门口,没进来,阳光勾勒着他的轮廓,表情看不真切。“可能吧,”他的声音有点低,“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这样的地方,哪怕只是想象中的。”

肖战关上柜门,心里突然有点异样的感觉。他看着王一博的背影,总觉得这个男人身上,藏着一个和这间器材室一样,被小心锁起来的角落。

“拍摄那天,可能需要几个学生当群演,”肖战转移了话题,“学校这边方便协调吗?”

“可以,我让班长统计一下,找几个愿意来的。”王一博说,“不过高三学生时间紧,不能耽误太久。”

“不会,就几个镜头,半天就够了。”

两人往回走的时候,放学铃声响了,学生们像潮水一样涌出教学楼,瞬间填满了整个校园。肖战和王一博被人群裹挟着往前走,身边是少年人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一个穿着校服的男生骑着自行车从旁边经过,车后座载着一个女生,两人笑得前仰后合,自行车铃叮铃铃地响着,像一串跳跃的音符。

“真好啊。”肖战下意识地说。

“嗯?”

“这个年纪,”肖战看着那些奔跑打闹的学生,“好像什么烦恼都能被一阵风吹走。”

王一博的目光落在那群学生身上,眼神里有某种复杂的情绪在流动,像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也不是,”他轻声说,“只是他们的烦恼,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而已。”

走到校门口时,肖战停下脚步:“今天谢谢你,王老师。场地的事麻烦了。”

“应该的。”王一博说,“拍摄那天我会在现场,有什么需要随时找我。”

“好。”肖战看着他,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上次你说你有课要赶回去,是教什么的?心理学吗?”

“不是,”王一博笑了笑,“我教数学。”

肖战愣了一下,有点意外。他以为心理老师就只负责心理咨询,没想到还教主科,而且是数学这种需要极强逻辑思维的学科。

“心理学是副业?”他开玩笑地问。

“算是吧,”王一博没否认,“本来学的是应用心理学,后来觉得数学也挺有意思的,就兼着教了。”

“厉害。”肖战是真心觉得佩服。

“走了。”王一博对他挥了挥手,转身走进人群里。他的背影很快就被放学的学生淹没,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轮廓,在夕阳下拉得很长。

肖战站在原地,看着他消失的方向,手里还捏着那张画着学校平面图的纸。纸上有王一博的字迹,清瘦有力,和他的人一样,带着一种独特的韧劲。

他回到车里,没立刻发动,而是看着窗外那排香樟树发呆。刚才在心理咨询室听到的对话,在教室后门看到的那些细微的表情,还有器材室里那个藏着漫画书的储物柜,以及王一博最后那句“他们的烦恼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像碎片一样在他脑海里拼凑着。

这个叫王一博的男人,像一本需要慢慢读的书,初看时觉得清冷平淡,翻开了才发现,里面藏着一片深邃的海。

肖战拿出手机,给副导演发了条信息:“校园戏的剧本细节,我想再改改。”

他发动车子,黑色的SUV汇入车流,后视镜里,市一中的校门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拐角。但肖战知道,他和那个地方,和那个叫王一博的人,之间的联系,才刚刚开始。

车窗外的风带着秋天的凉意吹进来,肖战打开音乐,舒缓的钢琴曲流淌在车厢里。他想起王一博靠在窗台上的样子,阳光落在他的肩膀上,像一幅安静的画。

或许,《迷途》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关于那些受伤的少年,也关于那些试图照亮他们的人。而他自己,似乎也在这场光影的旅程里,慢慢看到了一些之前从未留意过的风景。光

《迷途》的拍摄进度因为那场关键戏的突破而明显加快,一周后,按照剧本安排,剧组需要进入市一中拍摄部分校园场景。肖战提前三天给王一博打了电话,想约时间聊聊拍摄细节,顺便实地看看场地。

电话接通时,背景里有嘈杂的下课铃声,王一博的声音隔着电流传来,带着点刚从课堂抽身的微哑:“我下午没课,三点到五点都在办公室。”

市一中坐落在老城区,校门口的香樟树长得枝繁叶茂,树影在红砖围墙上摇晃。肖战没让助理跟着,自己开了辆低调的黑色SUV,停在马路对面的树荫下。他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戴着鸭舌帽,混在放学的学生里走进校门,倒也没引起太多注意。

教学楼是九十年代的老建筑,墙面上爬满了爬山虎,绿色的藤蔓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肖战按照王一博给的地址找到心理咨询室,门虚掩着,里面传来低低的说话声。

他没立刻敲门,站在走廊里等了会儿。走廊尽头的窗户开着,风卷着操场上的喧闹声飘进来,夹杂着少年人特有的清朗笑声。阳光透过走廊的玻璃窗,在地面上投下长长的光斑,空气中有粉笔灰和旧书本混合的味道,让他莫名想起自己的高中时代。

“……所以不是你的错,”王一博的声音从门缝里漏出来,比在片场时更温和,“就像下雨天走路会溅到泥点,不是因为你走路的姿势不对,只是刚好遇到了那场雨。”

短暂的沉默后,是个女孩带着哭腔的声音:“可是他们都说……”

“别人的话就像天上的云,会飘走的,”王一博的声音很稳,像在轻轻拍着人的后背,“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像你知道这棵树是香樟,不会因为有人说它是梧桐就真的变成梧桐,对吗?”

又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个低着头的女生快步走了出去,眼眶红红的,但脚步比刚才进来时稳了些。王一博站在门口,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才转过身,看到了站在走廊里的肖战。

“肖导,来了。”他侧身让肖战进来,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仿佛刚才那个温和耐心的人只是肖战的错觉。

心理咨询室不大,靠墙摆着两个书架,塞满了各种心理学书籍,还有几本看起来很旧的童话书。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长沙发,铺着浅蓝色的棉布套,旁边是一张单人沙发和一个小茶几,茶几上放着一个透明的玻璃罐,里面装着彩色的玻璃珠。

“随便坐。”王一博给自己倒了杯水,又问肖战,“喝茶还是水?”

“水就好,谢谢。”肖战在单人沙发上坐下,目光落在书架最下层的几个相框上。其中一个是王一博和一群学生的合影,他站在后排,微微低着头,嘴角带着一点浅淡的笑意,阳光落在他的发梢上,泛着金色的光。

“这是去年毕业的学生,”王一博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解释了一句,把水杯放在他面前的茶几上,“经常回来看看。”

“你很受学生欢迎。”肖战说。

王一博笑了笑,没接话,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学校的平面图,摊在茶几上:“你们想拍哪些场景?教学楼、操场、图书馆,还有后面的旧器材室,剧本里提到过。”

肖战指着图上的几个位置:“主要是走廊、教室,还有这个旧器材室。剧本里女主角经常躲在这里,是她的秘密基地。”

“器材室早就不用了,锁着的,我可以让人打开。”王一博的手指在图上点了点,“不过那里光线不太好,下午基本照不到太阳,拍的时候可能需要补光。”

“我看过照片,就是要那种阴暗压抑的感觉。”肖战拿出手机,翻出之前副导演拍的照片,“你觉得这里符合你说的‘对抗世界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感觉吗?”

照片里的器材室堆满了旧篮球、断了弦的球拍和落满灰尘的跳高垫,角落里结着蜘蛛网,确实透着一股被遗弃的荒凉感。

王一博看着照片,沉默了几秒:“有点太‘刻意’了。”

“刻意?”

“真正的秘密基地不会这么‘像’秘密基地,”王一博说,“可能就是楼梯转角的平台,或者操场边的一棵大树下,甚至只是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是那种看起来很普通,但只有她自己知道的地方,带着点日常的温度。”

他走到窗边,指着窗外操场边的一排长椅:“比如那里,下午放学后,学生会坐在那里背书,或者聊天。但如果有个孩子总是独自一人坐在最东边的那张椅子上,手里捏着一颗石头,那对她来说,就是秘密基地了。”

肖战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那排蓝色的长椅在香樟树下,看起来确实很普通,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但经他这么一说,仿佛真的能看到一个孤单的身影坐在那里,对着树影发呆。

“你对这些观察得很仔细。”肖战说。

“职业病。”王一博转过身,靠在窗台上,阳光落在他的肩膀上,给他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他今天穿了件浅灰色的连帽卫衣,袖子挽到手肘,露出小臂上一小片淡青色的血管,和他清冷的气质很搭。

“下午有时间带我去看看吗?”肖战问,“顺便聊聊剧本里几个和校园生活相关的细节,我怕写得太脱离实际。”

“可以,”王一博看了看表,“现在离放学还有一节课,先去教室看看?刚好我等会儿要去查个班。”

肖战跟着他走出心理咨询室,走廊里已经没什么人了,只有墙上的时钟在滴答作响。王一博的脚步很轻,运动鞋踩在水磨石地面上,几乎没什么声音。他走在前面,背影挺直,像一棵迎着风的树。

他们走进高三(七)班的时候,数学课正在进行。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们低着头做笔记,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老师的讲课声。王一博没说话,只是靠在后门的门框上,目光安静地扫过整个教室。

肖战站在他旁边,注意到他的视线在几个学生身上停留了片刻。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片的男生,左手一直在无意识地转着笔,眉头紧锁;一个坐在窗边的女生,看似在听讲,手指却在桌底下不停地抠着橡皮;还有一个坐在后排的男生,低着头,好像在睡觉,但肩膀却绷得很紧。

“那个转笔的男生,焦虑症,最近模考压力大,”王一博压低声音,在肖战耳边说,“抠橡皮的女生有强迫症,她的作业本永远是干干净净的,不能有一点褶皱。睡觉的那个,不是真睡,是在逃避,他父母上周刚离婚。”

他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教室里的宁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肖战有些惊讶地看着他,他甚至没和这些学生交流,只是看了一眼,就说出了他们的状态。

“怎么看出来的?”肖战问。

“习惯,”王一博的目光依旧落在教室里,“人在放松的时候,身体是舒展的。有心事的人,身体会说谎,但习惯不会。就像你拍电影,演员的微表情骗不了人一样。”

肖战愣了一下,第一次有人把他的工作和心理学联系得如此自然。他看着王一博专注的侧脸,突然觉得,这个男人解读人的能力,或许比他的镜头更精准。

下课铃响了,老师布置完作业离开后,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王一博走进教室,刚才那个转笔的男生立刻停下了动作,有些紧张地看着他。

“张宇,等会儿到我办公室来一趟。”王一博的语气很平淡。

男生点了点头,低下头,手指又开始无意识地摩挲着笔杆。

王一博没再多说,转身往外走,肖战跟在他后面。走到走廊里,肖战忍不住问:“你每天都要面对这些吗?”

“差不多,”王一博说,“高三压力大,情绪问题会多一些。有时候是学习压力,有时候是家庭问题,有时候,只是觉得自己和周围格格不入。”

他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但肖战却听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会觉得累吗?”

王一博停下脚步,转过头看他。阳光从走廊尽头的窗户照进来,刚好落在他的眼睛里,那片琥珀色的光变得很亮。“还好,”他说,“当你看到一个学生,从低着头走路变成愿意抬起头笑的时候,会觉得挺值的。”

肖战看着他,突然想起片场那个蜷缩在墙角的女孩,想起她最后那条过了的镜头里,那双空茫却带着一丝微光的眼睛。他和王一博,一个用镜头记录痛苦,一个用耐心抚平伤痕,看似不同,却好像在做着同一件事——试图让那些被忽略的声音,被看见,被听见。

“去器材室看看?”王一博打破了沉默。

“好。”

旧器材室在教学楼后面,沿着一条长满杂草的小路走过去,尽头是一间低矮的平房。王一博从门卫那里拿来钥匙,打开生锈的铁门,“吱呀”一声,灰尘在阳光里飞舞。

里面确实和照片上一样,堆满了废弃的体育器材。肖战走进去,在里面转了转,注意到角落里有一个旧的木制储物柜,柜门虚掩着。他走过去,轻轻拉开柜门,里面竟然放着几本漫画书,还有一个用锡纸包着的苹果,已经干瘪了,但看得出来,曾经被人细心地保存过。

“看来这里确实是某个学生的秘密基地。”肖战回头对王一博说。

王一博站在门口,没进来,阳光勾勒着他的轮廓,表情看不真切。“可能吧,”他的声音有点低,“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这样的地方,哪怕只是想象中的。”

肖战关上柜门,心里突然有点异样的感觉。他看着王一博的背影,总觉得这个男人身上,藏着一个和这间器材室一样,被小心锁起来的角落。

“拍摄那天,可能需要几个学生当群演,”肖战转移了话题,“学校这边方便协调吗?”

“可以,我让班长统计一下,找几个愿意来的。”王一博说,“不过高三学生时间紧,不能耽误太久。”

“不会,就几个镜头,半天就够了。”

两人往回走的时候,放学铃声响了,学生们像潮水一样涌出教学楼,瞬间填满了整个校园。肖战和王一博被人群裹挟着往前走,身边是少年人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一个穿着校服的男生骑着自行车从旁边经过,车后座载着一个女生,两人笑得前仰后合,自行车铃叮铃铃地响着,像一串跳跃的音符。

“真好啊。”肖战下意识地说。

“嗯?”

“这个年纪,”肖战看着那些奔跑打闹的学生,“好像什么烦恼都能被一阵风吹走。”

王一博的目光落在那群学生身上,眼神里有某种复杂的情绪在流动,像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也不是,”他轻声说,“只是他们的烦恼,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而已。”

走到校门口时,肖战停下脚步:“今天谢谢你,王老师。场地的事麻烦了。”

“应该的。”王一博说,“拍摄那天我会在现场,有什么需要随时找我。”

“好。”肖战看着他,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上次你说你有课要赶回去,是教什么的?心理学吗?”

“不是,”王一博笑了笑,“我教数学。”

肖战愣了一下,有点意外。他以为心理老师就只负责心理咨询,没想到还教主科,而且是数学这种需要极强逻辑思维的学科。

“心理学是副业?”他开玩笑地问。

“算是吧,”王一博没否认,“本来学的是应用心理学,后来觉得数学也挺有意思的,就兼着教了。”

“厉害。”肖战是真心觉得佩服。

“走了。”王一博对他挥了挥手,转身走进人群里。他的背影很快就被放学的学生淹没,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轮廓,在夕阳下拉得很长。

肖战站在原地,看着他消失的方向,手里还捏着那张画着学校平面图的纸。纸上有王一博的字迹,清瘦有力,和他的人一样,带着一种独特的韧劲。

他回到车里,没立刻发动,而是看着窗外那排香樟树发呆。刚才在心理咨询室听到的对话,在教室后门看到的那些细微的表情,还有器材室里那个藏着漫画书的储物柜,以及王一博最后那句“他们的烦恼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像碎片一样在他脑海里拼凑着。

这个叫王一博的男人,像一本需要慢慢读的书,初看时觉得清冷平淡,翻开了才发现,里面藏着一片深邃的海。

肖战拿出手机,给副导演发了条信息:“校园戏的剧本细节,我想再改改。”

他发动车子,黑色的SUV汇入车流,后视镜里,市一中的校门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拐角。但肖战知道,他和那个地方,和那个叫王一博的人,之间的联系,才刚刚开始。

车窗外的风带着秋天的凉意吹进来,肖战打开音乐,舒缓的钢琴曲流淌在车厢里。他想起王一博靠在窗台上的样子,阳光落在他的肩膀上,像一幅安静的画。

或许,《迷途》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关于那些受伤的少年,也关于那些试图照亮他们的人。而他自己,似乎也在这场光影的旅程里,慢慢看到了一些之前从未留意过的风景。

您看的是关于博君一肖的小说,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博君一肖等元素内容。

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推荐票
1 2 3 4 5 全部

1张推荐票

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咕咕币
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找回密码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