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气氛凝重如铅。大臣们身着朝服,神色忧虑,齐齐跪在殿下。皇上缓步走来,落坐于龙椅之上,面色虽平静,却隐隐带着一丝不耐。
“陛下,”一位白发老臣率先出列,声音颤抖却坚定,“自青妃入宫,陛下已许久未理朝政。如今国事繁重,边疆战事未平,民生亦有诸多疾苦,还望陛下以社稷为重,莫要为一女子乱了分寸。”
肖赞旋即出列,沉声道:“陛下,此事需深思熟虑,青妃,实留不得!”
元子攸神色凝重,紧追不舍道:“恳请父皇三思,将青妃逐出宫外!”
四皇子(元子静)上前一步,拱手进言:“父皇,万不可乱了心智啊。”
“正是,父皇。”数位皇子齐声应和,满脸肃穆。满是焦急与无奈。
其他大臣也随着皇子们说纷纷附和,呼声此起彼伏。皇上眉头微皱,目光扫过众人,冷哼一声:“朕自有分寸,青妃温婉贤淑,与朕心意相通,何来乱了分寸之说?”
状元(李健)急忙跪地,磕头道:“陛下,古有红颜祸水之鉴,夏桀因妺喜而亡夏。”
五皇子(元凌岳)也跪地“商纣因妲己而失国。今父皇沉迷青妃,长此以往,恐步前人后尘,望父皇三思啊!”
元幽珏见状也只得劝诫两句“是啊,皇兄,你如此这样,皇弟真是罪过啊,不如还是将这青妃赶出宫中吧。”
元凌岳跪在地上,抬眸望着元幽珏,严中满是憎恶与讨厌,心想[这么能装?]
皇上脸色渐沉,猛拍龙椅扶手:“放肆!朕乃天下之主,岂容你们这般聒噪。青妃并无过错,朕宠爱她亦是人之常情。”
大臣们见皇上动怒,皆噤若寒蝉,但仍有几位忠心之臣,眼眶泛红,伏地不起:“陛下,江山社稷为重,还请陛下以国事为先,赐死青妃,重回勤政之道。”
肖赞出列跪倒在地“陛下!重回勤政之道”
邓大人(邓艾)于静夜中紧随肖赞脚步,出列跪地,沉声道:“陛下,还望陛下重回勤政之道!”
此番邓艾进谏,竟与肖赞站在了同一阵线。众人皆为之震惊。
见邓艾如此,须臾,所有人皆跪地不起,场面蔚为壮观。元幽珏亦随之跪地,齐声高呼:“陛下,重回勤政之道!”
皇上深吸一口气,沉默片刻,缓缓道:“朕今日上朝,便已表明心意。朕会兼顾后宫与朝政,你们不必再提青妃之事,退下吧。”
邓大人(邓艾)沉声道“陛下!臣不忍你以后这般被后人钉在耻辱柱上。将社稷苍生弃之不顾!百姓该当如何啊!若今日不将青妃赐死,以安社稷苍生之心,臣便以死相谏,撞死于此殿之上。陛下”
众大臣与皇子皆面色凝重,纷纷将目光投向皇上,静待其言。
皇上怒目圆睁,眼眶泛红,声色俱厉道“你这是在逼朕!”
邓大人(邓艾)“若能以臣之死,若能令你幡然醒悟,臣死而无憾!”
言罢,众人尚未回过神来。邓艾已然如疾风般冲撞至一根金黄灰碧的柱前。“砰”的一声闷响,他的身体因巨大的冲击力而后仰,无力地摔倒在地,额头渗血,颓然倒地。
竟是肖赞第一个冲上前去抱着邓艾,他望着这个昔日与他作对的死对头,死在他怀里一点一点的冷去。肖赞静静地望着怀中之人,每逢遭遇损害自身利益之事,便只知明哲保身,缄口不语。肖赞心中五味杂陈。
他想起过往种种,那些需要仗义执言的时刻,这人却总是退缩。只有一些小事,同他争论,可即便如此,肖赞心中还是存有一丝不忍。
刹那间,朝堂之上死一般寂静,大臣们的目光齐刷刷地定在那具撞得头破血流的尸体上,眼神中满是惊恐与难以置信。
有人瞪大了双眼,嘴巴微张,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大脑还没来得及消化眼前这一幕。一位年迈的大臣身子晃了晃,险些摔倒,旁边的人赶忙伸手扶住他。
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元洛风,疾步携药箱而至,诊视之后……终是束手无策。
大臣们皆惊愕不已!实难料想,邓艾竟亦会挺身而出。
皇上端坐于轮椅之上,抬手抚额“退朝……”言罢,竟无半分眷恋,愤然转身。其背影落寞萧索。
却然于无人得见之际,一滴清泪悄然滴落…
肖赞抱着邓艾的尸体,久久未动。大皇子(元锦鸿)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道:“节哀。”
肖赞抬起头,目光坚定:“邓大人用生命谏言,我等不能让他白白牺牲。”
众大臣闻言,皆面露动容之色。
散朝后,元子攸肖赞与几位大臣私下商议,决定再寻机会劝谏皇上。
而此时,青妃在后宫听闻此事,心中也不免有些慌乱。她深知自己如今已成众矢之的,若不想办法化解这场危机,自己性命堪忧。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张推荐票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