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像银针般刺入黑夜。林夏跌跌撞撞地跑在校园外围的小路上,背包里只胡乱塞了几件衣服、笔记本电脑和陈默的笔记本。陆教授办公室最后传来的玻璃碎裂声仍在耳畔回响,与之交织的是她胸腔里急促的心跳。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林夏躲进一座电话亭查看——是陆教授的号码,但接通后只有持续的电子杂音,以及杂音深处...某种类似呼吸的声响。
"教授?"她压低声音呼唤,雨水顺着发梢滴在屏幕上。
杂音突然变得有节奏,形成一种熟悉的波动。林夏的血液瞬间凝固——那是18赫兹的频率,正通过电话线路传递。更可怕的是,她看到电话亭的金属内壁上,凝结的水珠正自行排列成驻波图案。
她猛地推开电话亭的门冲进雨幕。校门口的路灯下,一辆出租车正在下客。林夏几乎是扑到了车前。
"火车站!马上!"她钻进后座,声音嘶哑得不像自己。
司机从后视镜投来疑惑的一瞥,但什么也没问。车辆启动时,林夏回头看向物理楼——顶层的窗户依然亮着灯,但光线呈现出不自然的暗红色,像是透过血雾看到的夕阳。
出租车驶离校园,林夏颤抖着打开陈默的笔记本。雨水已经浸湿了边缘,但那些血迹般的污渍反而更加鲜明,形成了新的文字:
「它们追踪的是频率共振,不是物理位置。你必须改变自身的振动模式。」
"什么意思..."林夏喃喃自语,突然感到左臂一阵刺痛。卷起袖子,那三道淤青已经延伸,变成了一个完整的符号——像是两个相交的圆环,周围点缀着奇怪的标记。
她下意识用右手触碰那个符号,指尖传来诡异的温热感。更不可思议的是,当她按压符号中心时,耳边持续的18赫兹嗡鸣突然减弱了。
"频率抵消..."一个念头闪过她的脑海。如果18赫兹是连接维度的钥匙,那么或许存在某种反频率能够干扰这种连接。陆教授使用过类似的方法,但效果短暂。她需要更持久的解决方案。
火车站人流稀少,午夜的红眼列车还有两小时才到。林夏买完票后躲进女洗手间,反锁上隔间门。她需要理清思路,但太阳穴的抽痛和持续的幻听让思考变得困难。
洗手间的水龙头突然自行开启,水流冲击瓷盆的声音在封闭空间里格外刺耳。林夏屏住呼吸,从隔间门缝下看到地板上蔓延的水光。
一秒。两秒。三秒。
水流声变了,不再是随机的哗啦声,而是形成了规律的脉冲——18次每分钟,每次持续恰好1秒。完美的18赫兹载体。
林夏咬紧牙关,从背包掏出笔记本电脑。开机时,她注意到触控板表面凝结着细密的水珠,排列成与电话亭内相同的驻波图案。电脑启动异常缓慢,屏幕上不断闪现她从未见过的错误代码。
"别这样..."她轻声恳求,仿佛机器能听懂人话。
终于进入系统后,她迅速打开音频编辑软件,创建了一个反向的18赫兹波形。这是声学中消除噪音的基本原理——用相位相反的相同频率抵消原声波。
耳机刚插入接口,电脑风扇就疯狂运转起来,机身发烫到几乎烫手。林夏点击播放,反向声波传入耳中的瞬间,世界突然安静了。
那种如影随形的低频震动第一次完全消失。林夏长舒一口气,但轻松只持续了几秒——电脑屏幕突然蓝屏,然后自行重启,进入了一个她从未见过的操作系统。
黑色背景上,绿色文字一行行自动浮现:
「你以为这么简单就能摆脱我们吗,林夏?」
「陈默试过。陆明远试过。现在轮到你了。」
「看看镜子。」
最后一行文字让林夏的血液冻结。她缓缓抬头,看向洗手间隔间门上的金属板——那粗糙的、扭曲的反射中,不止有她自己的脸。
陈默站在她身后。
不,那已经不是完整的陈默。他的身体半透明,像是信号不良的全息投影,面部特征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最可怕的是他的眼睛——完全漆黑,没有眼白,没有瞳孔,只有两个深不见底的孔洞。
"你...看得...更清楚...了..."金属板中的陈默开口,声音直接从林夏脑中响起,与耳机里的反向声波产生某种诡异的干涉。
林夏想逃,但身体像被钉在原地。镜中的陈默举起手,指向她左臂的符号:"这...不是...标记...是...地图..."
"什么地图?"她强迫自己发声。
"维度...接口..."陈默的形象突然扭曲,变成一团模糊的雾状物,然后又勉强重组为人形,"我...帮...你...但...首先...要...见...陆..."
"陆教授怎么了?"林夏急切地问。
镜中的影像突然剧烈波动,陈默的脸痛苦地扭曲:"快...没...时间...它们...突破...了..."他的声音断断续续,"找...到...日记...完整...版..."
"日记被撕掉了!陆教授说他烧了那些页面!"
陈默的形象突然变得清晰,几乎是实体般从镜面凸出:"谎...言..."他的黑眼睛直视林夏,"图...书馆...特藏...室...B-18...柜..."
影像突然消失,洗手间恢复寂静。水龙头停止了流水,电脑也恢复正常界面,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只有林夏左臂上那个发烫的符号证明一切并非幻觉。
她冲出洗手间,心跳如雷。火车站的大钟显示凌晨1:18。距离列车发车还有一小时——足够去一趟学校图书馆。
雨势稍减,校园在路灯下泛着湿漉漉的光。图书馆早已闭馆,但林夏知道东侧有个紧急出口的锁是坏的。大四那年她曾用它溜进去通宵复习。
每靠近图书馆一步,左臂的符号就跳痛一次,像是某种生物雷达。紧急出口果然没锁,林夏无声地溜进去,黑暗中只有安全出口的绿光提供照明。
特藏室在地下二层。电梯显然太危险,林夏选择了楼梯。每一步都让她的耳鸣加剧,仿佛有某种频率正随着她的移动而调整。
B2层的走廊长得不正常,林夏确信自己走了至少五分钟,却还没看到特藏室的门。墙上挂着的历任馆长肖像在黑暗中仿佛活了过来,眼睛跟着她移动。最诡异的是,所有肖像下方标注的任期都含有数字18:1818-1836、1918-1936...
终于,她看到了特藏室的铜牌。门锁是老式的机械锁,理论上需要钥匙,但当林夏的手碰到门把时,锁芯发出"咔哒"一声,自行打开了。
"这太不对劲了..."她喃喃自语,却依然推开了门。
特藏室内比走廊更暗,只有零星几盏小夜灯。林夏用手机照明,寻找B排书架。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纸张和某种古怪的金属味,像是带电的雨后空气。
B-18柜比其他架子更老旧,木质发黑,像是被火烧过又勉强修复。柜门上贴着一张泛黄的标签:「陆明远-陈默联合研究资料,1993。仅限授权查阅。」
林夏的手刚碰到柜门,左臂的符号突然剧烈疼痛,像是被烙铁灼烧。她咬住嘴唇忍住尖叫,用力拉开柜门。
里面整齐排列着十几个档案盒,最显眼的位置放着一本皮质笔记本,与陆教授今天给她看的极为相似,但更厚实。林夏抽出它时,一阵静电般的刺痛顺着手指蔓延全身。
翻开封面,扉页上写着:「维度共振理论研究记录,陆明远&陈默,1993.9-11。绝密。」
这本才是完整版日记。
林夏快速翻到最后,那些被撕掉的页面完好地装订在这里。但内容让她毛骨悚然——不是文字,而是一系列手绘图画,精细到可怕的解剖图:
第一幅展示人脑,标注着「松果体:天然频率接收器」;
第二幅画着声波在颅骨内的反射路径;
第三幅最为恐怖——一个人形站在镜子前,镜中伸出无数触须般的光束,刺入人形的头部和胸部,标注为「完整接口建立过程」。
最后一页是张复杂得令人眩晕的数学推导,标题为《永久性维度通道的稳定化条件》。页脚有一行小字:
「实验证明,活体媒介(人类)在18Hz持续暴露下,松果体会发生不可逆的量子隧穿效应,成为完美的跨维度天线。——陈默,1993.11.18凌晨3:15」
这是陈默在"自杀"前最后记录的内容。
林夏的胃部翻腾,她突然明白了手臂上符号的含义——那不是标记,而是设计图。它们正在改造她的身体,让她成为比陈默更完美的"天线"。
手机突然震动,陌生号码发来一条短信:
「不要相信镜子里的东西。它们会撒谎。——陆」
紧接着第二条:
「我在物理楼顶层。它们快突破了。如果你收到这条信息,我已经...」
短信戛然而止。林夏看向窗外,物理楼顶层的红光比之前更亮了,像是一颗不祥的星辰在雨中闪烁。
笔记本从她手中滑落,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与此同时,图书馆的灯光全部亮起,刺眼的白光中,所有书架的影子在墙上扭曲延伸,形成一个个数字——18。
扩音器里传来图书到期提醒的电子音,但内容被扭曲成单一的、持续的低频嗡鸣。林夏知道,那是18赫兹的频率,正通过整个图书馆的音响系统播放。
它们不再躲藏了。
---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张推荐票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