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静,作为五线小县城的普通高中的文科班学生,理科可以,英语却不好。她努力过,可不得章法,英语始终对她关着大门,那时候没有补课班,不会就是不会了。
1992年,也就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那一年,迎来了纪静的高考。她也许是考试型学生,也许是老天眷顾,她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鞍山财经学校。大学还没有扩招,升学率很低,第一名考的辽大。
她拿到分数时开心得不得了,一切努力换成明晃晃的现实回报,这个暑假就在邻里亲友的赞叹和祝贺中完美度过。
9月开学了,妈妈将家里还算新一点的被褥带了一套,送她去了学校。和她一起的还有一个高中的女同学叶丹,她们住了上下铺,算是个伴。
开学第一项是军训,教官是位很帅气的军人。军训为期一周,却也遇到了下雨天,那天飘散着绵绵细雨,一群年轻人仿佛化身为士兵,身姿挺拔,在雨中焕发着熠熠青春。不知道什么时候,纪静的妈妈来到学校,在校门外看着她,泪眼婆娑,很感人是不?可纪静并不觉得母亲是真的有多关心她,母亲只是乐于演绎感人的场面,纪静知道,可又无法辩驳。
纪静家里五口人,奶奶,父母和一个贪玩的妹妹。奶奶是个农村的小脚老太太,她不算重男轻女,对孙女也很好,父亲是一个钢铁厂的工人,母亲没有工作。
进入80年代,迎来改革开放的洪流,附近开了一个服装市场,纪静的妈妈开始为服装市场加工衣服,一件衣服的加工费几角钱,一天能做20—30件。在中国富人财富聚集的阶段,她们为未来的富人当下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剩余价值。
80年以后,她家就成为万元户,因为家里有了一万块钱,很了不起的资产。当时很多人都靠着服装市场成为万元户,并开始重建房屋。
纪静的父母看着别人家大兴土木,并没有动心,还是守着手里的一万块钱和10年前的房子过日子。(这是第一次失误,因为后来会迎来拆迁。)
80年代末期,零散的服装加工由于质量太差,慢慢被市场嫌弃,纪静的妈妈又转向去市内的轻工市场卖服装,(这是一个孕育财富的开始,可惜后来放弃了)改革开放初期,任何走出家门的生意都好做,可是纪静的妈妈性格爱表演热情,就是俗语中不吃饭送二里地的那种人,表演又很低级,时间长了在市场被同行排挤,到最后连上厕所找个帮忙看摊位的人都找不到,干不下去了,找了个借口不干了。
这个时候钱在人在,干什么都赚钱的,可是万万没想到,纪静的父母决定拿出全部的积蓄3万块钱,回到农村去包果园。(这是第二次失误,日子由富转贫。)
当时父母去离家30多公里以外的农村山里居住,留下年迈的奶奶和两个孙女,和一座没有围墙的旧房子。
后来纪静和妹妹纪杰聊起当时也不免唏嘘,任何一个夜晚任何一个居心不良的男人都会有任何意外发生。
她们也不明白,女儿大了,为什么拿全部资产孤注一掷去投资,无论什么理由,都没有考虑姐妹俩,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没考虑姐妹俩未来的嫁妆,未来从事什么工作,甚至没有考虑她们的安全。好在老天眷顾,没有坏男人在某个夜晚降临。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张推荐票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