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 系统
  • 宋体
  • 楷体
A- 16 A+

隋文帝避暑仁寿宫

书名:隋文帝避暑仁寿宫 作者:渭城来客 本章字数:2546 广告模式免费看,请下载APP

7.扬州总管杨广来仁寿宫觐见父皇母后

1)杨坚回到御容殿不久,刚喝了几口茶,宫仆来报:“扬州总管杨广来仁寿宫了,正在外面等候皇上皇后允准觐见。”

独孤皇后一听二皇子杨广从遥远的扬州来仁寿宫了,心里想见儿子的心情异常急切,还没等皇上说话,就对宫仆说:“快叫他进来呀。”

杨广进来后,独孤皇后立即上去和儿子抱在一起,她仔细端详了一阵杨广,嘴里喃喃地说:“我儿气色尚好,为娘的天天挂念你,你一切好就好。”

杨坚在旁边看到母子两人相拥的场面,内心里倍感幸福。他本是性情中人,对皇后给他生的五个儿子即杨勇、杨广、杨俊、杨秀、杨谅和四个女儿即乐平公主杨丽华、兰陵公主杨阿五、襄国公主、广平公主都很疼爱。

杨广在和母后说了几句话后,立即跪倒在父皇面前,行礼之后给父皇汇报了江南一带的情况,总体形势是一片大好,太平无事。

原来,开皇八年(588年),19岁的杨广作为名义上的主帅,在高颎的辅佐及贺若弼和韩擒虎等沙场老将的帮助下,率领水陆军士51.8万人南下去消灭陈朝的部队。杨广时任淮南行台省的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高颎时任杨广的元帅长史,他们将三军分为8路去伐陈,攻陈之策都由高颎决断。12月,隋军兵至长江,各路人马势如破竹,进展迅速。

陈朝君臣们仍然妄图依仗“金陵王气”和“长江天堑”苟延,继续“奏伎纵酒,赋诗不辍。”陈后主叔宝(553年11月-604年11月)面对隋军的大举南下,优柔寡断,不作任何应战准备,反而自我安慰说:“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都官尚书孔范(生卒年不详)也附和说:“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邪!”并诬蔑“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于是,隋军顺利渡过长江。

当然也有一些陈将屡请迎战,但陈叔宝还是不答应,他只是一个劲地日夜啼哭。当隋军对金陵形成包围之势时,因为施文卿(生卒年不详)、沈客卿(?-589年)等扣留了告急文书,致使陈叔宝无法把大军从建康(今江苏南京)调出。在隋军大将韩擒虎率军从新林(今南京西南)进军后,陈将任忠(生卒年不详)仓皇迎降,然后于开皇九年正月二十日(589年2月10日)引领韩擒虎的部队直入朱雀门,陈叔宝由于把一切大权交给了嫉贤妒能的施文卿,使有才能的文官武将都不能发挥作用,致使隋军很快攻下建康。

陈叔宝与其爱妃张丽华、孔贵嫔(生卒年不详)三人在十多名宫人的护送下侥幸逃出景阳殿。但他们已经无路可逃。他们来到一口井旁,陈叔宝打算跳井自尽。塞宪(生卒年不详)在旁侍奉,苦苦规劝陈叔宝不要跳井自尽,陈叔宝不听从。阁舍人夏侯公韵(生卒年不详)用身体遮住井,陈叔宝和他相争很久,才得以入井。“既而军人窥井,呼之,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出”。陈叔宝他们立即被隋军俘虏投降。

开皇九年正月二十一日(589年2月11日),隋军攻陷陈朝首都建康台城,陈灭。

不久,各地陈军或受陈叔宝号令投降,或在抵抗隋军时被消灭,剩下岭南地区的一些豪酋纷纷起事,围攻广州。岭南地区指中国南方由西到东地排列的越城岭(湘桂间)、都庞岭(湘桂间)、萌渚岭(湘桂间)、骑田岭(湘南)、大庾岭(赣粤间,腹地在江西大庾县)这五岭以南的地区,相当于今天的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历史上,唐朝的岭南道,也包括曾经属于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

另外,冼夫人(512年-602年,名冼英,广东高凉人氏,535年与高凉太守冯宝联姻,善于结识英雄豪杰)也统领着她的兵马保境据守。

杨坚先派裴矩率兵三千,攻打岭南。然后又在开皇十年(590年)八月派使臣韦洸(?-591年)等人去安抚岭南,当时陈将徐磴(生卒年不详)凭借南康死命拒守岭南。韦洸到了岭下,徘徊不敢前行。他拿出杨广交给他的陈后主留给冼夫人的信以及一根犀杖,告诉冼夫人,陈国已经灭亡了,让她归服。

冼夫人曾把扶南犀杖献给陈后主,她一看到犀杖,知道陈国确实灭亡了,于是派她的孙子冯魂(560年—590年)领着众人迎接韦洸的队伍进入广州。至此,岭南诸州悉数归为隋地,天下一统。杨坚封冯魂仪同三司,封冼夫人为宁康郡夫人。

但天下一统后,陈朝旧境以及长江南岸到泉州(治所在今福建晋江县)到岭南一带的士族和土豪中,有的首领自称皇帝,有的自称大都督,聚众数万或几千人不停地起兵反叛隋朝。他们攻陷州县,杀害地方官,甚至抽肠割肉,发泄对隋的不满。

杨坚于是遣大将杨素率兵讨伐。杨素先攻下京口,然后继续进兵扫荡,一路入山区,一路沿海岸,击破了各地叛军,最后克复泉州,使江南兵乱迅速被消灭。

尽管如此,归隋的一些陈人仍然对隋朝的高压政策极端仇恨,继续不停地发动起一场场规模巨大的反隋叛乱。

面对此种情况,杨坚在开皇十年(590年)把时任并州(今太原)总管的晋王杨广调任为扬州总管,把担任扬州总管的三皇子秦王杨俊(571年-600年,杨坚第三子)调到并州任总管。杨坚让杨广担任扬州总管并不是要他统领军队去平叛,而是让他以皇子的身份坐镇扬州,并规定“每岁一朝”。

杨素血腥镇压叛乱,但杨广到任扬州后却注重招抚叛乱者。他采取了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之时所采取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以及剿抚并重、攻心为上的方法招抚叛乱者。他对自视正统的江南文人优礼有加,尊崇宽大。比如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 )世族名士陆知命(公元548—614年)是一个在三吴地区(相当于今天的苏州、常州、湖州三州)很有名望的人,杨广延请了他之后,让他去游说叛乱者,结果使17城的叛乱者纳城迎降,不战而归隋。这大大缓和了隋朝与南人的敌对情绪。

为了更好地拉拢江南名流,杨广还效法东晋著名宰相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言习吴语”的做法,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吴方言。他命令潘徽(生卒年不详)领衔,集江南诸儒编撰了《江都集礼》一部。他下令保护江南宗教,自己也以江南佛教的最大护法者自居。

当时,江南佛教的天台宗创始人是54岁的智顗(yǐ,538年2月16日-597年8月3日),杨广为了拉拢他,于开皇十一年(591年)十一月在江都城内总管府金城殿举办千僧会,隆重迎谒智顗,以厚礼待之,最终使智顗接受了杨广赐予的菩萨戒和“总持”菩萨的法名。杨广也恭敬地拜智顗为师,使师徒关系就此确立。

杨广随后在扬州城内总管府新官邸附近设立了四道场,其中城内的寂照寺(即今旌忠寺)是他经常去听智顗大师讲经说法的地方。

您看的是关于宫斗的小说,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宫斗,皇权富贵,勤奋更新等元素内容。

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推荐票
1 2 3 4 5 全部

1张推荐票

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咕咕币
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找回密码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