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 系统
  • 宋体
  • 楷体
A- 16 A+

隋文帝避暑仁寿宫

书名:隋文帝避暑仁寿宫 作者:渭城来客 本章字数:1580 广告模式免费看,请下载APP

(3)对于仁寿宫各建筑物的具体地址,杨素虽然在宇文恺绘制的图纸上早已看到,也听他说过几次,但当他站在杜水南边的碧莲山顶再次眺望山北的河川时,他还是感到有点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宇文恺说过建宫的第一个工程是填平几条沟。杨素看到杜水河北岸的一条沟(后来叫北马坊沟)要填起来工程量相当巨大,但它又是建设仁寿宫不可绕过去的工程。杨素问和他一同上到青莲山的宇文恺:“宇文大匠想如何填平北边那道沟?”宇文恺说:“此沟填起来工程巨大,但可以只填局部,大人看,它的走势是北高南低,所以,可以在它的腰部拦腰筑坝,使沟内流水聚于坝顶之上,然后利用堤坝的阻挡来形成一个瀑布。我们看到的屏山脚下地势低洼,那儿可以形成一个湖泊,使它将北边那沟内流下来的水和杜水东流过来的水,立川北流过来的水收于一湖,形成一个比湖大比海小的水域,我初步想到的名字是西海苑,我们的皇帝同意这个名字后,这里可以作为我们的皇帝来此后的休闲游乐之地。”杨素边听边颌首,脸带笑意。宇文恺继续说:“修建此宫应该按古代的‘城郭’来建,需要将宫殿和园林结合起来,中间有中轴线贯穿其中,要建得高大,这样才能体现皇权至上,皇威浩荡。空间处理上,可以使用木构建筑,方能解决空间布局上的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杨素说:“这样甚好,但我们建的仁寿宫是离宫,还是应该和大兴的皇宫有所区别。至于具体布局,请宇文大匠细讲。”宇文恺说:“大人所言甚是。但仁寿宫是我们大隋朝修建的第一座皇帝避暑离宫,所以也要建得有些特色,可按宫城区和禁苑区两部分来建。宫城区的范围在东至庙沟口,西至北边那道沟的东畔,北至碧城山腰,南临杜水北岸的区域之内,算起来周长有一千八百步,宫城最终要用城垣圈围起来。宫城内的中心建筑在天台山,其顶可以修建阔五间、深三间的大殿仁寿殿(又名丹霄殿),将来可作为宫内的朝政大殿,坐北朝南,东西两侧‘分岩竦阙’,从南门永光门到仁寿殿可以修筑一条南北延伸的中轴线;另外,仁寿殿前可以修建南北走向的人字拱顶长廊,呈迤延宛转之势。仁寿殿前端还要建两阙,各合比例,对称和谐。仁寿殿即天台山的四周再建大宝殿、咸亨殿、御容殿、排云殿、梳妆楼等殿宇群及其他衙署设施。禁苑区可修建在屏山脚下,收三水于此,形成西海苑。”杨素说:“根据宇文大师的描述,我们这座离宫建起来起后的走势是东西向,呈现为长方形,是吗?”宇文恺说:“是的。此宫建起来后,它的东、南、北各面要建宫墙,宫墙上要有门。”杨素说:“这样甚好,我们的皇帝也会满意的。”(4)当杨素和设计大匠宇文恺商议仁寿宫的整体布局之时,土木总监工封德彝,总督工崔善为也在旁边。杨素看了看高颎给自己举荐的背驼身矮的崔善为,他心里闪出一个念头,高颎说崔善为记忆力超凡,那么他的记忆力究竟如何,他的本事到底有多大呢?杨素于是想让崔善为说出他手下领着的匠人的名字。杨素先向崔善为要来登记着匠人名字的册子,翻了翻就已经感到头疼不已了,因为名册不但厚,而且上面书写的文字密密麻麻,它们介绍了匠人的名字、籍贯及家里的人口。杨素大概看了看后,对崔善为说:“崔总督工手下都领了哪些匠人啊?”崔善为听了,揖首道:“小人领来的匠人共计1000名,他们是……”杨素听到崔善为竟然背起了1000人的名字及籍贯等,就他听到的几十个人的情况来看,崔善为竟然背得一个都没有出差错。杨素大为吃惊,他在心里自语,看来高仆射举荐的此人的确不凡。杨素说:“崔总督工记忆力非凡,有你助力我修此大宫,甚幸,甚幸啊!”崔善为说:“小人一定努力督工,不辜负大人的厚爱。”杨素说:“荐你来此督工的是高颎大人,你的情况高大人已经给我讲了,果然不是虚言。”崔善为跪地揖礼道:“谢杨大人、高大人器重。往后请杨大人多多指教。”杨素觉得崔善为虽然长得其貌不扬,但的确是个人才,于是在后来把很多从各地得到的疑难案件交给他审理,他都能巧妙地解决这些案子。

您看的是关于宫斗的小说,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宫斗,皇权富贵,勤奋更新等元素内容。

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推荐票
1 2 3 4 5 全部

1张推荐票

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咕咕币
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找回密码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