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 系统
  • 宋体
  • 楷体
A- 16 A+

第一章

书名:文轩:多得他 作者:ahuna 本章字数:3680 广告模式免费看,请下载APP

刘耀文第一次注意到宋亚轩是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

他上周在竞赛中拿了第一,今天才有机会站在全校师生面前发表获奖感言。

其实这样的场景他经历过很多次,所以在握着话筒成为目光聚集处时也不会有多慌张,早已经备好的稿如同烂熟于心的课文般一股脑地被倒了出来,发完言就是如潮般的掌声,等掌声零零散散地停下了,就该鞠躬退场了。

刘耀文在心里读秒,读完重要的三秒后,在垂下头欲鞠躬的一瞬间对上了一双眼睛。

站在升旗台最前排的男生,长着一双天生的笑眼,在看见刘耀文望向他的时候愣了两秒,随即展露了一个微笑。

刘耀文淡漠地收回了视线。

妈妈给他制定的竞赛计划在他拿下市一后基本就已达成,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刘耀文应了声又不讲话了,饭桌上照常沉默。

没有夸奖没有鼓励,这个目标完成了还有下一个目标,他们家的氛围就在这了,早早离了父亲的小康家庭全靠妈妈一个人撑起,她一个人既要顾内也要顾外,那一点母爱早在生活的打磨中消失殆尽,好像从刘耀文有记忆开始,他的生活就是由妈妈亲自制订的一个个计划和目标构成的。

他早就在失望中变得不再期待了。

晚上洗了澡躺回床上,床头的手机又在震响,刘耀文取了眼镜摸过来看,是班群里的消息,大家都在讨论着这个星期刚从临市来的转校生会去到哪个班。

刘耀文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没往上翻几条就意兴阑珊地关了手机,妈妈敲了敲房门照例把一杯热牛奶搁在了门口地上,刘耀文打开门,把装了牛奶和水果的盘子端了进来才发现妈妈还给他一叠钱和一张纸,刘耀文把纸打开来看。

“儿子,不要怪我太严厉,你知道的,妈妈对你的期望很高,明天我要去北京出差一个月,我给你留了点钱,你在家好好照顾自己,不要把同学带到家里来,钱用完了记得给我发消息”

每次都是这样,出差前留一张纸条,甚至连短信都用不上,因为害怕从他这里得到回复,刘耀文把水果和牛奶搁在桌上拉出书桌的第二层抽屉将那张孤单的纸条投进一大堆之中。

第二天一早妈妈果然不在了,刘耀文从冰箱里摸了瓶牛奶便出了门。

今天和往常不大一样,班里三三两两的讨论声已经盖过了前排的背书声,刘耀文拿了要背的课本把书包塞进桌肚里撇过头还没来得及问同桌些什么便已经有人凑过来热心肠地替他解答。

“文哥,你看群里消息了吗,听她们说,那个新来的转校生,要来我们班。”

哪个转校生,刘耀文没有印象。

旁边的人着急笔划道:

“就那个,昨天站在升旗台前,在你后面上去说话,长得很好看,总是在笑的那个,据说他是别省转来的,成绩很好,家里又是开大公司的,他肯转来我们学校,就连校长都觉得长脸。”

昨天他发完言就被老师叫走,也不知道谁跟在他身后上了台,但他们要说长得好看的,他的脑中倒闪过了一张脸。

刘耀文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原来见谁都会笑。

晨间的讨论很快被上课铃打断,班主任先进的门,刘耀文翻开书之际恰逢转校生跨进来,班里的讨论声又冒了出来,刘耀文从那些难以听清的字句中捕捉到一点雀跃。

转校生叫宋亚轩,刘耀文抬头,在心里把黑板上白粉笔写下的三个字咬在唇边品读一遍。

他那时候对宋亚轩的印象还不深,唯一的想法就是他的亚一定不是亚军的亚,所有的大人应该都会期待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冠军。

他的思绪像一根突然被拉断的线,妈妈疲惫的一张脸忙不迭地浮了出来,刘耀文没来由的有点烦躁,别的什么也都不再去想了,只是合了书本撇开视线。

宋亚轩初来乍到,因为好皮囊和好脾气在一群同龄人中享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枯燥乏味的高中生活里好像注定要有几个人负责解闷,刘耀文坐在靠窗的位置,左耳边是吵闹的夏日蝉鸣声,右耳边是宋亚轩可以连通他听觉与视觉的笑声。

刘耀文没扭头,脑海里的却是那日在升旗台上与宋亚轩视线交汇时他展露出的笑脸。

像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刘耀文和宋亚轩没再有过别的交集。

宋亚轩转来后的第一次月考成绩就意外的好,年级前二十,似乎没怎么受转校落课、教材不同的影响,各科老师都把他拉出来夸了一番,班里同学对他的敬佩更是又上一层楼,大家都好奇,明明他看上去像是没怎么在学习,怎么成绩还能这么好,宋亚轩笑笑,不正面回答,只说以后大家有不会的都可以问我。

一副老好人的做派,难怪大家都喜欢他。

刘耀文收回视线重新落在纸上,笔尖停留的那一道题,全年级只有宋亚轩一个人写对了。

后来的两次月考,宋亚轩的分数越考越高,班里的两极分化在不间断的小测中越发明显,老师给重新分了位,按成绩来的,班里排名第二的 宋亚轩理所应当地坐到了刘耀文的左边。

单人独坐的,虽然隔一道窄窄的过道,但也能算半个同桌,宋亚轩把书桌拉到他旁边的时候刘耀文闻到一阵淡淡的白桃香,下一秒,一颗白桃味的糖落在了他的桌上,刘耀文抬头看了眼他,宋亚轩露出他的招牌微笑,几秒后张嘴开始了某种意义上他们的第一次对话。

“白桃味的。”

一个陈述句,甚至没有问刘耀文想不想要。

友好的不太礼貌,刘耀文想,但他没拒绝,点点头道了句谢,白桃味的糖被他压在舌头下又抵在左脸颊,翻来覆去的像要把那阵甜味揉碎。

他很久没吃糖了。

妈妈常年出差,北京飞回来还没待满两天又飞上海,也许是重庆的水土养不住外来人,刘耀文放下笔转了转酸痛的手腕突然感受到一点自嘲的乐趣。

他是地道的重庆人,生养都在这块土地,可他妈不是,他妈是远嫁来的,离了婚倒也没回去,用她的话来讲就是舍不得刘耀文小小年纪背井离乡,可刘耀文知道,这是美化后的说法,她只不过是舍不得留在重庆的这份高薪水工作。

窄窄的过道上有人挤了过来,腿根抵着刘耀文的书桌背对着他和宋亚轩搭话。

他是班里的红人,脾气温和说话温吞,大家对他似乎有着无限的好奇,乐意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去了解他。

有人问他是哪里人,待过哪些城市。

宋亚轩抬头,嘴里含着一颗糖笑盈盈地答:

“山东人,待过北京湖南和广东。”

大家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半真半假地请他教粤语,宋亚轩也不拒绝,捡了几个好听懂的念。

也许是因为嘴里有糖,所以他念的很慢,很清楚的发音,像香港老电影里男主角。

大家跟着正正经经的念,念完一遍就笑一遍,宋亚轩爷跟着笑,笑完再重复时话里的认真便淡一点。

等上课铃一响,大家如池鱼般散去时,刘耀文听见他齿间白桃糖碎裂的声音。

刘耀文握着笔尖在正确的选项上画了个圈,思绪却有些飘忽。

他想,原来宋亚轩也不是有着满分的耐心。

放学的时候老师留他批卷,刘耀文收好东西背着书包敲了敲办公室的门,有人在里面应了声老师不在,刘耀文推开门,一阵舒爽的凉气扑面,刘耀文伸手抹了把鼻尖的汗珠,再抬眼的时候坐在办公桌前批卷的宋亚轩似笑非笑地看着他,白桃味硬糖在他牙齿上磕出一声轻响,有一瞬间,刘耀文觉得宋亚轩也是白桃味的。

他们俩坐在同一张桌子前,再近一点,似乎能感应到从对方身上传来的热气,宋亚轩的小臂是凉的,偶尔撞到他,轻轻一下,不痛不痒。

在卷子快要改完的前一会,宋亚轩说回趟教室,刘耀文点点头却没见他再回来,他把批好的卷子按老师的要求分好类后带上了门。

他家离学校有段距离,但是有直达的公车,所以也还算方便,刘耀文节省时间的时候会赶最后几班车,今天他出来的有点晚了,险些错过末班车,他投了硬币坐在靠窗的位置,从书包里摸出英语书背单词。

车上很嘈杂,多得是年轻的学生妹缩在一起讨论自己喜欢的明星,他在心里默背了几遍还没来得及记住一两个便被路旁站在斑马线前和公车一起等绿灯的身影吸去视线。

挂着有线耳机的宋亚轩同样抱着一本英语书在背单词。

原来他也不是一看就能记住的天才,刘耀文眼角闪过一丝促狭的笑意,他像是窥见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下一秒钟红灯变绿,公车缓缓起步,几秒后宋亚轩便消失在窗边的路旁。

后来刘耀文和宋亚轩又被留下来批过几次卷,他们很少会进行类似朋友般的对话,但宋亚轩每次都会给他带颗白桃糖,刘耀文不会拒绝,办公室里偶尔会撞在一起的肩成为他们心照不宣的秘密。

夏秋过完很快就是冬天,年轻的人们换下了短袖将自己塞进厚重的绒服里,大家穿着一色的冬季校服,路过的男生女生只能靠衣袖上的杠条来分辨年级,宋亚轩来得晚,新一批校服还没到预定时间,教务处只剩新生款,老师拿了两套高一的校服让他先将就一下,班里和他关系近点的同学指指宋亚轩少了条杠的衣袖叫他学弟,宋亚轩笑了,伸手推了推他也没说话。

刘耀文听见这声称呼,从厚重立起的校服衣领里抬起头,和宋亚轩转头无意的对视间迟钝地感知到上一秒鼻尖划过冰凉拉链时产生的刺挠感。

他视线左移,沉默地看了眼宋亚轩少了条杠的校服衣袖后重新低下头去。

一个星期后他再次看见那件校服。

刘耀文的生活很枯燥乏味,他和身边同龄人的爱好相差甚远,不爱去网吧,也不爱去台球室,没染上过抽烟喝酒的恶习也没有青春期里最常见的中二病,没事的时候就爱抱着课本死啃,在免不了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又总是耷拉着眼皮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很不迷人的性格,偏偏长得盘正条顺,所以抽屉里的情书一年四季从不缺席。

女生们迷恋他,男生们总是嫉妒,但真要说他哪里不好,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带着点青春期莫名而出的征服欲,开始有人想要和他交朋友。

刘耀文性子淡,倒也不是真瞧不起谁,大家热情地将他往团体里拉,他也没法拒绝,一来二去的,他也成了篮球场上的一员。

因为先天条件好,所以哪怕刚接触篮球不久也能带球晃过两人,上半场他一人拿下九分,和对面拉开一个不小的比分。

您看的是关于文轩的小说,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文轩等元素内容。

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推荐票
1 2 3 4 5 全部

1张推荐票

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咕咕币
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找回密码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