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 系统
  • 宋体
  • 楷体
A- 16 A+

第二章 故人归

书名:山河令:故人归(民国温周) 作者:岁朝十四 本章字数:3515 广告模式免费看,请下载APP

  (二)故人归。

  宋师长年轻时四处游历找寻救国之路,曾有幸与温衍之父结识。二人虽理念不同,前者崇尚教育救国,后者崇尚实业救国,但都有一颗欲以己力挽大厦之将倾的救国之心,借此引为至交。此次捐赠,就是温衍得知宋之困境,倾囊来助的。

  谈完温家向黄埔捐赠船舶、钱银之事,宋师长竟提及想请温衍留任航运学教师。

  昨日宋师长与我商讨时,并未提及此事,看来这是师长临时起意,周絮略一衡量,便晓得了师长作此邀请的用意。

  也勿怪宋师长僭越,竟然打起了温家少东家的主意。一是校内了解海运船舶之事的先生实在是少,黄埔学生未来必定要上战场,在河海间开战更是不足为奇,若有些海运技艺,或能加些胜算;二是当年中日之战,我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此事已成为每位爱国之士心中的隐痛,宋师长总想着借机储备人力,留待他日一击。

  说起来,温衍虽看着极为年轻矜贵,但他以一己之力撑起家族海航业,现下将祖业经营得更甚其父。今日,经一番畅谈,他言谈肃整,有理有据,且听说他前些年旅居欧美,在船舶海运之学上合璧中西之思维,很有新旧文化融洽之见解。这般少年英才,能顷刻间激起宋师长的爱才之心,实乃寻常之事。

  近年来,外敌强占国土,国内军阀割据也愈发厉害,许许多多爱国救国之才或已洒热血于国土,或已被每日愈下之国况打击的失了心气,或已深受军阀之弹压追逐致其去向不知、四散飘零。凡是有才之士,谁不想尽情笼络呢?这般感叹着,周絮心中也微微提了起来,竟有些怕温衍拒绝。

  其实,温衍本是不该答应的,毕竟温家船舶业是与海外资本势力夺食,总有些麻烦要处置,需留意决断。只是转念一想,近日两党之间锯齿愈发多,未防生事,党内人士借着温家海航实行战略转移,这个关头,自己亦是不便抛头露面,以防引人生疑,遁至军校里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罢了,罢了,既是因缘际会,且让我贪留几日吧。”温衍看了眼周絮,心中这样想。

  不知为何,得知温衍答应,周絮心中竟有些熨帖。近日来,三番五次向上面打报告支援前线都被拒绝的烦躁和郁郁竟有些消散了。

  翌日,温衍再一次光临黄埔军校,所幸此番低调了许多,不再是西装革履的精明做派,换了身白衬衣,外面套着一个米色的针织衫,仍带着他的金丝边眼睛,晃眼一看只觉得年轻儒雅了许多,直叫人觉得好一个清俊隽秀的青年教师。

  同宋师长打过招呼,他无事可做,在校内随意行走参观,行至二楼,听到了一个极为清朗的声音,与昨日在操场上听到的喊号声别无二致。顺着声音,他便寻摸到了周絮讲课的教室里。

  周絮今日给学生上军事堂课,正教授新式枪的枪膛构造,堂中许是新学子,对新式武器甚是好奇,讲授刚告一段落,堂间顿时七嘴八舌开始讨论,甚是喧嚣。周絮也乐得此间氛围,不时走下讲台,将每个学生的困惑大声解释与众人听。

  他今天仿佛又与昨天不大一样。昨天是铿锵赫赫,不苟言笑的军官。今天就是收敛煞气,甚至还可以说有些平易近人的先生了。

  温衍这样想着,又想起昨日差人打听到的周絮生平,心中颇有些兴致,便大声到:“周老师,听闻您上学期间,枪法全校第一,百步穿杨,可以为我们展示一下吗?”

  “是啊是啊周老师,给我们演示一下吧”学生们纷纷凑起了热闹。

  看了一眼坐在后排最先发言的温衍,周絮眼神突然有些凌厉。然后,他拿起手边用于展示的道具枪,疾行到教室后方,啪一声,一个东西擦着温衍的肩飞了出去。

  温衍没想到,周絮竟然说打就打了,子弹擦着他的肩袖过去,肩褶处留下一缕黑印。温衍肩膀处略有一瞬灼痛,痛感清晰但轻微,好似不过是小时候和伙伴玩耍,被弹弓的小石子打了一下。

  他有一瞬间的错愕,但又好像想起了什么,似是微微笑了一下。

  其实温衍进门之时,周絮就注意到了,近年来多番上战场打仗,训练得甚是耳聪目明。本想以后既是共事,相互听课并无不可,便随他去。只是这温大公子过于恶劣,昨日到今日屡次冒犯于他,竟然还闹到课堂里来了,实在是想让他忍不住警示一番。

  不过那枪便是真打到了他,也无甚伤害,那道具枪里,不过是周絮用皂削的假弹,怕监管不甚,学生拿它试探,早做了万全准备。

  打完一枪,周絮慢条斯理地擦了一擦枪口,教室后面好似还有刚才喧闹的余音。但学生们仿佛突然想起了现在上课这位是谁,居然也胆敢起哄了,一瞬间安静了下来。

  此时,周絮神情异常严肃,开口说道。

  “敬告诸位学子,军事枪械一事乃国之大事,若以一技之长自沾自喜,炫技于人,望早日归家罢。”

  “今我华夏,强敌环伺,内陷纷争,我四万万同胞水深火热,皆以诸君为望,此之一技,若不为救同胞,斩外敌,枉为我军校之士。”

  “下课”

  其实,刚提出那个问题,温衍就觉得自己欠妥当了,既是讲堂,实不该舞刀弄枪,恣意卖弄。只是,面对这位陌生的新友,总是想多番试探,竟然是失了分寸。

  话已流出,木已成舟。

  看见周絮出了教室门,温衍匆匆追了上去,虽是边走边说,但目光诚挚,语气恳切,“周先生,今日之事是我莽撞,我郑重向您致歉。”

  “不必”。那一枪过去,周絮已然气消,跟着想起温衍当时那略显错愕的神情,那两个明亮亮的眼睛茫然一愣,忽闪忽闪眨了两下,嘴角还挂着一丝未来得及收起的得逞的、调皮的笑。

  此时,毫无缘由地,周絮就觉得,昨日见的那个逍遥贵公子不是他,传言中高高在上杀伐果决的温家少东家也不是他,这不过就是一个湿漉漉的、脾性未泯的少年郎罢了,这般想着,他甚至有些懊恼自己小题大做了。

  “周先生,我一时兴起,实无冒犯之意,恳请见谅。”

  许是看他的确姿态端方、言辞恳切,又许是自己也有些失了方寸后的晒然,周絮步行慢了下来,“好,今日之事揭过,只是望温大……”侧头看着这一身少年行头,周絮实是说不出“温大东家”四个字,便改言到“只是温公子情况特殊,平日里勤于司务,若无课业安排,不必日日来校”。

  听到周絮不再计较,温衍仿佛迅速轻快了,直忽略了周絮语间的推辞,喋喋不休起来。

  “周教官,这可是不大成了,昨日宋师长已将我安排至你的校舍,听说你一人居住,我以后会陪你的。”

  “我一大男人,何需他人相陪?”周絮面无表情地说着,心中却疑惑,这位温大少爷在宋师长面前明明很是彬彬有礼,颇为谦和,怎么这般爱与我耍嘴皮子。再说了,昨日师长并未与我提及安排住宿之事,我向来独居,师长是知道的。

  其实说来简单,并非师长不知周絮习惯,只是这是温衍提出的。宋师长也觉得,温衍平日事忙,应不会有什么留宿学校的机会,便就答应了。

  不应周絮的刺挠,温衍自己接着自己的说,“以后你可要就军学问题多多教导于我,我可是对你的功勋事迹好奇的很。”

  “一介武夫罢了,谈何功勋?”

  “周教官,你可别这么说,你这般少年将军若是武夫,那我可就妄称自己是读书人了。倒推100年,我商户之家可最是下等人,岂能有机会与君闲谈,幸甚幸甚。”

  “幸甚?幸在何处?”周絮心想,这个世道,外敌侮国,内政分裂,勿论士农工商,贵贱贫富,谁又得了好?有何可幸的地方?

  “幸在……,罢了,我说了你也不信我,你便当我失言,此话就此揭过吧”

  转了个话音,温衍接着说,“说来,我年轻时候不知事,家父崇尚实业救国,热衷研究船舶海运,耳濡目染我也有幸钻研过几年。后来在世界各地游学了几年,长了些新见识,近年来才接手家业。”

  周絮随口一问,“校中学子未来都是国之顶梁,多通海运学识,便是打不了胜仗,保一命也是好的。这也应是你答应宋师长的本意吧?”

  这是周絮第一次反问温衍,温衍愣了一下说,“算是吧,许是杯水车薪,许是螳臂当车”

  “这百年以来,我国人志士,何人不是如此?温兄既有此心便是好的,何不共勉?”周絮说这话时,本有些嘲弄之意的,因着周絮自己也不晓得,依着现下的处境,自己有何可与人共勉的了。

  “与君共勉,客行之幸。”温衍异常严肃地应了这一句,甚至还停下步子,朝着周絮抱了抱拳。

  未曾想到温衍回答的如此认真严肃,此时的他眼神明亮闪烁的令人有些不可逼视,晃得周絮心绪一滞。

  温衍应是没注意到周絮的片刻失神,自顾自的走着说到,“周教官,周先生,周老师,那既是共事,我以后叫你什么好呢”。

  三番换辞,周絮还未来得及应答,“周絮”,“身若浮萍,心如飞絮”,温衍又念叨一声。

  周絮听此,脚下略顿了一下,晒然地想,“身若浮萍,心若飞絮”,这人倒是懂我。

  “哎呀,你怎么起了个这般应景的名字,这泱泱国民,可不就是皆为飞絮了么”,“那我要怎么称呼你才好,我俩以后既已共事,也已共勉,就是朋友同志了,要不以后……我就叫你阿絮吧。”

  “对了,你也可以叫我阿衍,我家人都这么叫我。或者,你叫我客行也行,我昨日跟你介绍过了,说起来,我的字是我父亲取的,‘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当年离家游学,他希望我客行在外,勿忘家国,早日旋归。”

  这一路,温衍滔滔不绝,一点都不吝于坦言自己的经历,只当周絮全都听进去了,也都答应了。

您看的是关于ooc的小说,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ooc,私设,温周等元素内容。

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推荐票
1 2 3 4 5 全部

1张推荐票

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咕咕币
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找回密码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