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季汉建兴年间,诸葛丞相平定南中后,为改变此地刀耕火种的落后条件,于是派遣官员带来先进的农耕技术,包括盖房子、种水稻、使用耕牛、植桑养蚕、纺纱织布等,同时大规模推广茶叶种植,于是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开始逐渐在西南之地兴起。
出成都西北一百四十里有余的灌县,是茶马互市甘青道的地点。承朔五年秋,一队四十人的马帮载着货物从此出发,开始沿岷江一路上行。这马帮看着规模不大,排场却真真不小,群马皆额顶佩戴红布底黄色火焰图案途标,耳后挂二尺红布绣球,脖系六个铜铃,鞍插一面红色白牙镶边锦旗。伙马则额佩黄底红色火焰图案毡绒途标,耳后挂四尺红布绣球,脖系八个铜铃,鞍插一面红底黄牙镶边锦旗。
至于头马的装扮则更是极为华丽:额带红黄色火焰图案金绒途标,标正中是一面大圆镜,有六面小圆镜环绕,套着镶嵌珠宝的银笼头,系九个铜铃,头顶六尺红布扎成的绣球,耳后佩有一对牦牛尾红缨,马鞍上一边插着三角形的帮旗,上面绣着一个“白”字,而另一边插着金边方形的族旗,上面赫然绣着张掖白氏的徽记。旗中央还缀有锦鸡羽毛,寓意道路通达,前途锦绣。
马帮出货的禁忌是“春不走东,夏不走南,秋不走西,冬不走北”,此时北上并非全然不可,但这一去毕竟路途遥远,等到达目的地必定已是寒冬,因而着实算不得合适的时节。
更为不寻常的是,这马帮中的竟然清一色是些年青男子,连大锅头也是个十几二十来岁的年轻后生,岐头更是个白衣白面的冷俊男子,看上去养尊处优格外矜贵,委实不像跑这种营生的人。
行过茂县、松潘、若尔盖诸地,沿途或一线悬崖,或开阔平坦,或崎岖矗立,或曲径通幽,或深林荫郁,或树影斑驳。原本按照既定的路线,再经甘南至河州、岷州等地,便可钱货两讫打道回府。可奇怪的是,这支队伍忽的变换方向,选择深入西羌腹地一路直向长留山而去,在山下稍作休整过后又一次转换方向,沿着黄河上游一路顺水而行,最终取道吐谷浑北上,到达了西凉治下的西平郡。
进入西凉境内以后,这帮人明显都齐齐松了一口气,而那岐头也从怀里摸出一支传讯的烟花点燃,不多时便有一些打扮各异年龄不一的男子从四面八方赶来,围在他身边单膝跪地行礼:“拜见家主。”
男子并不多话,只言简意赅的下令:“带路,护驾,尽快赶到酒泉。”
此人非白岳而谁?
这队人马实则也并非马帮,而是白岳引路、萧山领队、由苍歧的亲兵所组成的使团。此次出使西凉关系重大,为了掩人耳目,虑及西南之地的南丝路茶马互市自西汉以降古来有之,是以出此计策假扮马帮出行。
南中气候适宜盛产茶叶,而益、宁二州则盛产体型矮小、灵敏温驯的西南马。不同于擅长奔袭冲锋的凉州战马,西南马擅长攀山越岭,适于山地驮运,为高原山地的重要运输工具,故而也方便了使团用货物隐藏起朝贡币帛、防身武器、以及册封所用的诏令。
为何使团要如此大费周章的秘密出访西凉,需得从秦凉之地如今的局势说起。而秦凉之地的今日格局,还要从苻秦与东缙的那一场大战说起。
在宣昭帝苻坚遭遇惨败,进而身死国灭之后,其手下大将纷纷趁机自立为帝。乞伏鲜卑在陇西金城称帝,另立秦国,史称西秦;姚氏羌人承其五德仍号为秦,史称后秦。而苻坚身边的安西将军、氐族人吕光,那时正奉命征讨西域诸国。得知苻秦灭亡、苻坚身死的消息时,他正在返程途中自龟兹行至姑臧,于是以“凉”为国号就地称王,史称后凉。
西北之地,至此三分。
但这个局面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打破。吕光晚年昏聩,内政不修,听信谗言,枉杀大臣。以至于从他撩袍端带粉墨登场,到他的子侄们互相火并曲终人散,后凉立国不过十三年时间旋即迅速灭亡。
这期间,又先有秃发鲜卑趁着内忧外患的吕氏政权即将土崩瓦解之际,脱离后凉建国自立,史称南凉;其次,后凉尚书沮渠罗仇和三河太守沮渠麴粥从征乞伏乾归时,因吕光之弟吕延阵亡而被坐罪处死。他们的侄子沮渠蒙逊、沮渠男成两兄弟为了复仇,拥戴建康太守段业在张掖称帝,后又杀段业取而代之,分裂后凉圈地称王,史称北凉。
最后,便是此次使团要结盟的对象,时任敦煌太守的李暠。他因段业无力治国无法服众,加之不满沮渠蒙逊弄权专政,于是自称大将军、大都督、兼任秦凉二州牧,大赦境内,改年号为建初,宣布脱离北凉自立,先定都敦煌后又迁都酒泉,仍以“凉”为国号,史称西凉。
凉州之地,至此又是三分。
三凉二秦一胡夏,六国之间时而合纵连横,时而攻伐不休。而河西羌人世居的河湟谷地,却囿于高山围河谷的封闭环境,难以像匈奴部落那样形成跨地域的稳定政治联盟。为了争夺赖以生存、自给自足的河谷,河西羌人的大小部落之间还会相互掠夺争斗不休。永无止境的部落战争使得河西羌人互相仇恨猜忌,因而对于外界的地缘博弈无心也无力。这便是申越清为何提出“绕行仇池,经西羌之地,取道吐谷浑进入凉州”的根本原因。
始于汉代的古凉州,为西北之地仅次于长安的最大人口活动中心,因其隔绝羌胡、经略西域而被誉为“天下要冲,国家藩卫”。而中原和西域的经济、文明于此世代交融,最终诞生了如今杂糅胡汉、自成一家的凉州风物,其中就有广泛流传且盛名卓著的词曲乐舞。
昔年五胡乱华西缙灭亡的神州陆沉之际,北方陷于战乱,一派“中州兵乱,秦陇倒悬”的凄惨景象。而时任征西军司的汉人张轨,以刺史身份入主凉州,对内平定张镇叛乱,收容各地流民;对外抵抗汉赵军队,翼护穆氏皇族,虽获封西平郡公仍旧坚辞不受。
张轨治下的凉州渐渐趋于安定后,连长安也流传歌谣云:“秦川中,血没腕,惟有凉州倚柱观”,于是中原大批士族文人纷纷外逃,来到凉州居住。这些移民的到来,给凉州带来了中原地区多彩的文化,其中就包括一些汉魏旧曲。
《魏书·乐志》就曾记载:“太常乐工多避地河西……(魏)平凉州,得其伶人器服,并择而存之”。这批乐工伶人及其后裔,或集于五凉的庙堂之上,或散在河西的村坞之间,他们承先启后,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为魏周乐舞的复兴和往后艺术的发扬树立了功勋。
西凉乐舞融合了凉州当地音乐、中原古乐、龟兹音乐和天竺音乐,形成了娴雅柔婉、别具特色的燕乐,这其中最有盛名的代表作便是《秦汉伎》。在大殷一统天下后,《秦汉伎》又改名为《西凉乐》,甚至被尊为“国乐”之一。
《西凉乐》分为歌曲、解曲和舞曲三种,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和佛教活动为主要内容,在后世也逐渐成为了指代《永世乐》《神白马》《万世丰》《燕支行》《于阗佛曲》《慕容可汉》《吐谷浑》《部落稽》《钜鹿公主》《白净王》《太子企喻》等著名乐曲的统称。
舞蹈则是西凉乐舞中又一重要表现形式,分为单人的“白舞”和四人合舞的“方舞”。古凉州地区流行的著名的舞蹈有《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狮子舞》等,上至宫廷表演,下及群众欢庆,在盛大节日和传统活动中处处可见。
后世有诗人在《胡腾舞》一诗中如是描述:“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胡腾儿,胡腾儿,故乡路断知不知?”
萧山有心,在前往酒泉的一路上,将沿途见闻一并记录下来,为日后大殷编修地方志留下了不可多得一手资料,除此以外,雄浑壮丽的凉州风光亦是令人触景生情。他本就是文武双全的世家子弟,只因原本世居南兰陵郡见惯了江左湖光山色,如今塞北风光与胸中豪情相得益彰,遂在旅途中倚马万言创作了多篇《凉州词》,以至于在后世文坛中意外获得了一个“边塞诗祖”的名号。
当一行人抵达酒泉,这才终于撤去了马帮的装扮,摇身一变恢复了持节立帜的使团模样,拿出符节向守城的卫兵通报:东缙摄政王遣使造访,令凉公速速前来觐见。
————分————割————线————
1.马帮的人员构成:
大锅头一人,总管内务及途中遇到的重大事宜,多由能通晓多种民族语言的人担任;二锅头一人,负责帐务,为大锅头助理;伙头一人,管理伙食,亦行使内部惩处事宜;哨头二至六人,担任保镖及押运;岐头一人,为人畜医生;伙首三至五人,即马帮的“分队工”;群头若干人,即“小组长”;么锅一人,即联络员,对外疏通匪盗关系,对内是消灾解难的巫师;伙计若干人,即赶马人,每人负责骡马1~3匹不等。
2.骡马的编制:
九匹为一群,由群头负责,九匹中挑选一匹为群马。三群为一伙,由伙首负责,选一匹伙马。全部骡马组成一帮,选三匹健走识途好马,组成头骡、二骡、三骡带队。
歌曲、解曲和舞曲:即声乐曲、器乐曲、舞蹈曲。
参考资料:
《茶马古道》纪录片
《西凉乐舞:隋唐宫廷艺术的瑰宝》
《李暠与刘昞——谈西凉文化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江波
《十六国时期北方政权政治模式研究》崔一楠
萧将军的西凉副本开始了,本来我那个“取道吐谷浑出使凉州”的策略是凭借并不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加上一点大胆的猜想制定的,看完文献发现我居然押对了……
不过最近一边赶due一边看文献查资料一边狂补纪录片真的太累了_(:з」∠)_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张推荐票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