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前的午后,王一博结束品牌拍摄,坐在保姆车里翻看着助理递来的行程表。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跳出 “《城市漫游者》导演” 的名字 —— 这是节目组第三次联系他,此前两次都因他档期排满、不愿参与素人合作综艺而婉拒。
“王老师,导演说这次想和您再沟通下,综艺主题调整为‘城市里的小众职业记录’,或许和您之前想关注的‘街头艺术’方向契合。” 助理轻声补充,递过平板,上面是节目组新拟的策划案,首页印着 “记录平凡人眼中的城市温度”。
“告诉导演,我可以参加。” 王一博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沉了些,“但我有个条件,加一个素人嘉宾名额,具体人选我来推荐。如果同意,明天就能签合同。”
助理愣住了 —— 以往王一博对综艺邀约向来挑剔,更不会主动提附加条件。
可看着他紧攥平板、指节泛白的样子,终究没多问,立刻拨通了导演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导演喜出望外,连声道 “没问题”,丝毫没追问他要推荐的人是谁。
挂了电话,王一博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他想起直播里肖战沙哑的声音、电话挂断时的忙音,还有那句让他心头发紧的 “23 床”—— 他不知道肖战为什么住院,更不敢贸然联系,怕打扰,也怕听到不想听的答案。或许,借着综艺的名义还能在见见他。
当天傍晚,王一博换了身低调的黑色卫衣,戴着口罩和鸭舌帽,独自开车去了明城医院。在住院部走廊里慢慢踱步。
住院部很安静,只有护士站传来轻微的对话声。王一博走到 23 床病房门口时,门虚掩着,透过缝隙能看到床上躺着的人 —— 肖战侧对着门,脸色苍白得近乎透明,手背上扎着输液针,指尖还夹着心率监测仪的夹子。
他就那样站在门外,没敢进去。消毒水的味道钻进鼻腔,混合着病房里淡淡的药味,让他想起多年前肖战感冒时,也是这样没精神地靠在沙发上,却还笑着给他递热粥。此刻,肖战闭着眼睛,眉头微蹙,像是在忍受疼痛,王一博的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口袋里的手机,想拨通电话,又怕铃声惊扰他。
“23 床,该量体温了。” 护士的声音从走廊尽头传来,王一博立刻往后退了两步,假装在看墙上的科室分布图。直到护士走进病房,他才悄悄转身,快步离开住院部 —— 他不敢多待,怕被认出来,更怕看到肖战清醒后可能有的疏离眼神。
从医院回来后,王一博几乎每天都会绕路去明城公园附近。他知道肖战出院了,却没敢直接联系。
他会把车停在公园对面的街角,隔着马路看着肖战支起画架。清晨的雾还没散时,肖战就背着沉重的画袋走来,找好固定的位置,弯腰铺好画布;中午没人时,他就啃着面包,喝着从便利店买的矿泉水;傍晚收摊时,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总是慢慢收拾,好像在等什么,又好像只是累得走不动。
有一次,王一博看到肖战收拾画具时,不小心碰倒了颜料盒,蓝色颜料洒在地上,他蹲在那里擦了很久,指尖都染成了蓝色,却没露出一点烦躁的表情。那一刻,王一博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 —— 他记得肖战以前最在意颜料,每次弄脏都会心疼半天,现在却连眉头都没皱。
为了确认肖战的固定位置,他还找过公园旁边小卖部的阿姨打听:“阿姨,您知道那个每天来画画的小伙子,一般都在哪个位置吗?我想找他定制幅画。” 阿姨很热情,指了指湖边的长椅:“就在那儿呢,小伙子人好,画得也细,就是最近总咳嗽,看着怪累的。”
“总咳嗽” 三个字让王一博的心又沉了沉。他站在小卖部旁,望着湖边长椅的方向,心里渐渐有了主意 —— 以综艺制作人的名义邀请肖战,既不会暴露身份,又能名正言顺地帮他解决房租和医药费的难题。他掏出手机,给导演发了条信息:“素人嘉宾我找到了,后面我会让他联系你。”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张推荐票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