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穿过街道,吹得玻璃窗微微作响。安悦站在吧台后,手中的咖啡杯仍未放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顾霆渊回到她身边,将窗帘拉上,语气沉稳:“别怕。”
“我不是怕。”她低声说,“我只是……有点累。”
他看着她,眼神柔和了些,伸手替她理了理鬓边的碎发:“你该休息了。”
她点点头,却没有动身。灯光下的咖啡馆显得格外安静,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片刻安宁。
“明天开始,扩张计划就要正式启动了。”她喃喃道。
---
新店选址定在市中心、大学城和商业区三处,都是人流量大且消费能力强的地方。然而,随着合同签署完成,真正的问题才刚刚浮现。
首先是人员调配。原本只有主店一支团队,如今要同时筹备三家分店,经验丰富的员工被分散,培训跟不上,服务质量出现明显波动。
其次是市场推广。安悦原计划通过本地网红合作提升品牌曝光度,但实际操作中却发现流量数据异常,有合作方临时毁约,导致前期投入打了水漂。
更糟的是资金压力。林怀舟提供的启动资金虽缓解了燃眉之急,但广告预算远超预期,装修成本也不断攀升。账面上的资金链开始变得紧张。
“我们需要重新调整预算。”她在会议桌上摊开财务报表,声音透着疲惫。
顾霆渊坐在对面,手里拿着一杯黑咖啡,眉头紧锁:“我已经让我的财务团队协助审核支出。”
“谢谢。”她轻声道,“但我希望咖啡馆的事尽量独立处理。”
他知道她的意思——不想让他过多介入,也不愿让顾氏牵扯进来。可现实是,他们已经没有太多选择。
“我会控制好尺度。”他看了她一眼,“但如果你撑不住,我不会袖手旁观。”
她没再说话,只是低头继续整理文件。窗外天色渐暗,街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映照出她略显苍白的脸。
---
深夜,咖啡馆打烊后,安悦独自留在办公室里加班。
电脑屏幕上的数据看得她头晕眼花,但她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新店开业时间迫近,必须确保所有流程顺畅无误。
忽然,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小心你的合作伙伴。”】
她愣了一下,心跳莫名加快。
她迅速点开对话框,想回拨过去,却发现这个号码已无法接通。
她盯着那句话,手指不自觉地收紧。
“谁?”她脱口而出,却没人回应。
办公室里只剩下空调低沉的嗡鸣声。
---
第二天清晨,她带着这条短信找到了顾霆渊。
“你觉得是谁发的?”她把手机递给他看。
他扫了一眼,脸色立刻沉了下来:“这是第几次了?”
“第一次提到‘合作伙伴’。”她声音有些发涩,“我查过林怀舟提供的协议,里面有一条关于‘特殊访客’的附加条款,措辞很模糊,而且……”
她翻到协议最后一页,指着其中一段话:“这里写着‘必要时可安排指定人员出入’,但没有具体说明这些人是谁,也没有明确限制他们的行为。”
顾霆渊沉默地看着那段话,良久才开口:“他在隐瞒什么。”
“我不知道。”她轻轻摇头,“但我有种感觉,这不仅仅是商业投资那么简单。”
他抬头看向她,目光深沉:“那你打算怎么办?”
她抿了抿唇,眼神坚定:“我想查清楚恒信资本的背景。”
他皱眉:“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我知道。”她迎上他的视线,“但我不能假装一切都没发生。”
他凝视她许久,最终点头:“好,我陪你一起查。”
---
与此同时,团队内部也开始出现分歧。
核心店长李曼提出异议,认为扩张节奏太快,品牌形象尚未稳固,贸然开设三家分店会稀释顾客认知,甚至影响口碑。
“我们现在的知名度还不够,如果管理不到位,很容易让消费者觉得品质下降。”她在会议上直言不讳。
“但我们已经签约了,现在退缩只会损失更大。”安悦试图安抚大家情绪。
“可如果我们继续这样盲目扩张,迟早会崩盘。”李曼毫不退让。
会议室里的气氛逐渐紧张,其他员工面面相觑,没人敢轻易表态。
顾霆渊坐在角落,始终没说话,但眼神冷峻。
安悦最终做了决定:“我们会加强培训和监管,同时调整宣传策略,确保每一家分店都达到标准。”
李曼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但脸上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
当天晚上,安悦独自一人去了图书馆,查阅关于恒信资本的公开资料。
她输入关键词,结果寥寥无几,几乎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记录。仿佛这家公司就是凭空冒出来的一样。
她不甘心,又试着搜索顾家过去的商业纠纷,终于在一篇旧新闻中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2015年,顾氏集团曾与恒信资本就一笔海外并购案产生严重分歧,最终导致项目终止。”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
原来,他们早就有关联。
她正准备继续查找更多资料,忽然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
她猛地回头,却只看到空荡荡的走廊尽头,一盏灯忽明忽暗。
她起身关掉电脑,快步走出图书馆。
夜风呼啸,她裹紧外套,回头望了一眼那扇门。
心里有个声音在提醒她:这一切,比她想象的还要复杂得多。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张推荐票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