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年味还没散,荷乡的雪就开始化了。檐角的冰棱滴着水,在石板路上砸出小小的坑,宋知暖踩着湿凉的路去荷池边,远远就看见林晚蹲在池埂上,手里拿着根树枝拨弄着刚解冻的水面。
“在看什么?”宋知暖走过去,顺着她的目光往下瞧,竟看见枯荷茎下冒出了一点嫩黄——是早荷的芽尖,裹着褐色的种壳,像攥着拳头的小娃娃。林晚眼睛亮起来:“你说的早荷,真的冒芽了!咱们得赶紧把池泥翻一翻,再施点有机肥,不然耽误了开花。”
两人当天就找了老支书,又召集了几个村民。王婶扛着锄头来的,还带了自家沤的菜籽饼:“我听老人说,荷池的泥得‘醒’一醒,翻松了才好扎根。”大家踩着还没完全化透的残雪,把池底的老泥翻上来,再把菜籽饼碎撒进去。苏梦璃也跟着凑热闹,拎着小水桶给刚翻好的泥浇水,溅得裤脚都是泥点,却笑得比谁都欢:“等荷花长出来,我还要当护荷员!”
翻完荷池的第二天,宋知暖收到个快递,拆开是个木盒子,里面装着去年卖出去的暖冬礼盒——买家附了张纸条,说女儿特别喜欢荷叶香包,还画了幅荷池的画,想寄给荷乡。画纸上是歪歪扭扭的粉荷花,旁边写着:“希望夏天能去荷乡看真的荷花。”宋知暖把画贴在仓库的墙上,看着画里的荷花,忽然有了新想法。
她找林晚商量:“咱们能不能搞个‘荷池认养’?让想来荷乡的人认养一株荷花,咱们帮着照顾,等夏天开花了,拍照片发给他们,要是来现场,还能亲手摘自己认养的莲蓬。”林晚立刻拿出笔记本记下来:“还能加个‘认养礼包’,里面放早荷的种子、荷乡的春茶,再附上手写的认养卡片,肯定有人喜欢。”
消息挂到网上的第一天,就有三十多个人报名认养。有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说想给老家的父母留个念想;还有幼儿园的老师,想让孩子们跟着看荷花生长。宋知暖每天都去荷池边拍照,把芽尖长高的样子、新叶展开的过程,一一发给认养的人。有个认养者回复:“看着小荷叶一天天长大,就像在等一个约定,特别盼着夏天。”
四月初,荷池里的早荷已经长出了圆叶,浮在水面像撒了一把绿伞。宋知暖和林晚又忙起了新文创——她们收集了春天的柳树枝,请李奶奶教大家编柳编荷花篮;还把荷池边刚开的蒲公英晒干,和荷叶茶混在一起,做成“春荷蒲公英茶”。村里的妇女们编柳篮时,总有人哼起老歌,苏梦璃就跟着学,编完一个篮子,还会在篮柄上系个自己缝的小香包。
有天下午,之前拍婚纱照的情侣又来了。女孩挺着微微隆起的肚子,男孩扶着她慢慢走在荷池边:“我们来认养一株荷花,等孩子出生,明年夏天带他来看。”宋知暖帮他们选了池中央的一株早荷,还在认养卡片上画了小小的荷花和婴儿鞋。女孩摸着卡片笑:“荷乡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每次来都有新惊喜。”
夕阳西下时,宋知暖坐在仓库门口,看着荷池里的圆叶被风吹得轻轻晃。林晚走过来,递给她一杯刚泡好的春荷蒲公英茶:“你看,咱们的约定,又多了好多人。”宋知暖喝了口茶,清甜里带着荷叶的香,抬头看见苏梦璃和村里的孩子们在池埂上跑,手里拿着刚编好的柳编小篮子,笑声飘得很远。
希望大家喜欢我写的这本小说,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你们也可以提出来在评论区。我都会按照你们的意见去改。这是我第1次写小说,有什么写的不好的地方你们也可以提出来,用读者看到我这个做人的诚意,所以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们都可以说出来,在评论区我都会改 谢谢大家的喜欢。如果大家真的喜欢我这本小说的话。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会看的,看到你们的留言我也会开心的。有什么写的不好的地方,大家多多包涵,提出意见就好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张推荐票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