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的心猛地一跳,几乎要站起来。但那身影一闪,迅速消失在钟楼的阴影里,快得让她怀疑是不是自己过度紧张产生的幻觉。
她立刻抓起背包和手机,不顾一切地冲出了书店,朝钟楼方向跑去。夜晚的冷风刮过她的脸颊,她穿过广场上零星的人群,眼睛死死盯着那个阴影角落。
她跑到钟楼下,气喘吁吁。四周空无一人,只有夜风吹过拱门发出的轻微呜咽声。她绕着钟楼底部找了一圈,什么也没发现。
是幻觉吗?还是有人故意引她出来?
她感到一阵寒意,立刻警惕地环顾四周。广场上似乎一切如常,但那种被注视的感觉又回来了,比在公寓时更强烈,更无形。
她慢慢退回到钟楼投下的阴影里,背靠着冰冷的石墙,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突然,她的口袋震动了一下。是那个老旧的安全手机。屏幕上亮起一条新信息,来自那个唯一的号码:“看左边,街角红色电话亭。”林薇猛地抬头向左望去。广场边缘,的确有一个老式的红色公共电话亭,在霓虹灯下显得格外突兀。
电话亭的铃声响了。在这寂静的夜里,穿透力极强。她的心脏再次狂跳起来。去,还是不去?这明显是个陷阱,还是魏医生或者陈默新的联络方式?
电话铃声持续不断地响着,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催促。
林薇深吸一口气,握紧了口袋里的折叠小刀,一步步向那个红色的电话亭走去。每走一步,都感觉像是在踏入一个更深不可测的谜团。她拉开电话亭的门,狭小的空间里弥漫着金属和灰尘的味道。听筒悬垂着,微微晃动。
她伸出手,拿起了听筒。
“喂?”
电话那头没有立刻说话,只有轻微的电流声,仿佛信号极不稳定。几秒钟后,一个经过明显失真处理、无法分辨男女和年龄的电子合成音传了过来:
“林薇小姐。”
“你是谁?”林薇压低声音,紧张地观察着四周。
“一个提醒者,”电子音冰冷而没有起伏,“你正在被引导。笔记本不全是真的,魏不全可信。”
“陈默在哪里?”林薇急切地问。
“寻找‘源代码’...才能找到他...真相在...”声音开始断断续续,夹杂着越来越多的杂音。
“真相在哪里?喂?!”
“...初始之地...重复...初始...”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尖锐的忙音,接着彻底断了线。林薇握着听筒,呆立在电话亭里,浑身冰冷。
源代码?初始之地?
这两个词她从未在笔记本或与魏医生的交谈中听到过。这个警告者是谁?是敌是友?它的话能相信几分?
失魂落魄地放下听筒,走出电话亭。夜更深了,广场上几乎已空无一人。
她不知道该相信谁了。陈默的笔记本,魏医生的嘱托,这个神秘的电话...每一条信息都似乎包含着真相的碎片,却又彼此矛盾。她抬起头,望向“灯塔书屋”温暖的灯光。那里似乎也不再安全。
她必须靠自己做出判断。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芯片和笔记本。也许答案,仍然藏在陈默留下的这些东西里。那个“初始之地”,她一定知道是什么地方。她转身,没有回书店,而是快步走向广场另一边更深的夜色中,决定找一个更隐蔽的地方,仔细研究芯片里的内容,找出那个被所有人,甚至可能被陈默自己,都忽略了的——“源代码”。
林薇没有回头。她快步离开广场中心,拐进一条狭窄的、灯光昏暗的后街。夜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废纸,发出沙沙的声响,每一丝动静都让她心惊肉跳。那个神秘电话里的电子合成音仍在耳边回响:“笔记本不全是真的,魏不全可信。” “源代码。” “初始之地。”
这些词语像碎片一样在她脑海中旋转,无法拼凑,却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可能性——她所以为的指引,可能本身就是陷阱的一部分。魏医生给她手机时的细微迟疑,此刻被无限放大。她需要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至少是暂时安全的地方,来理清头绪。旅馆需要身份证,朋友家不能去。她想起大学时常和陈默去的一个地方——24小时自助洗衣房。它位于一个老社区深处,这个时间点应该没什么人,而且有多个出入口,视野相对开阔。
十五分钟后,她找到了那家“洁净时光”洗衣房。里面空无一人,只有几台洗衣机不知疲倦地隆隆运转,空气中弥漫着洗衣粉和潮湿织物的温暖气味。她选了最里面角落的一台机器旁坐下,这里背靠墙壁,能看到整个洗衣房和门外街道的情况。她先拿出自己的手机,关机并取出了SIM卡和电池——这是她从间谍电影里学来的,不确定是否有效,但求心安。然后,她拿出了那个老旧的安全手机和芯片读卡器。
“源代码”。陈默是建筑师,也是程序员出身。他习惯用这个词指代最核心、最原始的构建模块。如果他在芯片里隐藏了东西,一定会用某种只有他们能理解的方式。
她将芯片插入读卡器,连接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电脑识别出了存储设备,里面依然只有一个视频文件。她右键点击,选择“属性”,查看详细信息,没有发现异常。她尝试用文本编辑器打开视频文件,屏幕上瞬间刷过无数乱码,但在乱码的开头部分,她瞥见了一行隐约可辨的注释符和字符:
KEY: Our_First_Place_Timestamp
(我们最初之地的时间戳)
林薇的心脏猛地收缩了一下。
“我们最初之地”。
她和陈默第一次见面,不是在浪漫的咖啡馆或课堂,而是在大学图书馆负一楼最偏僻的档案室里,为了争抢同一本绝版的《建筑形式的视觉动力》。那本书的索书号是:NA2750 .R53 1987c。那个下午,阳光透过高窗的灰尘,在旧书堆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们从争执到讨论,最后一起窝在角落里看了整整一下午的书。陈默后来常说,那是他所有设计的“源代码”被激活的时刻。而“时间戳”… 她记得陈默有一个习惯,会用重要的日期和时间作为密码或密钥。
她尝试着将那个日期——2015年10月23日——和当时他们相遇的时间(下午3点15分)组合成各种数字序列:1510231515, 201510231515, 23101515…她创建了一个视频文件的副本,尝试用这些数字序列作为密码进行解密。当输入“201510231515”时,解密软件进度条开始飞速移动!
几秒钟后,一个名为“For_My_Vi”的文件夹出现在屏幕上。里面不再是视频文件,而是大量的文本日志、设计草图、数据图表,以及… 另一个加密的音频文件,这次密钥提示是:“Promise_Under_The_Tree”(树下的承诺)。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张推荐票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又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