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 系统
  • 宋体
  • 楷体
A- 16 A+

隋文帝避暑仁寿宫

书名:隋文帝避暑仁寿宫 作者:渭城来客 本章字数:3366 广告模式免费看,请下载APP

7.尚书左仆射[pú yè]高颎其人其事

高颎就是杜大宝所说的高大人。

当隋王朝开国皇帝杨坚来到杜水河边考察时,杜大宝感觉自己好像在做梦,上山的步伐都有些踉踉跄跄的。他在心里不停地猜想着皇上为什么不愿公开自己身份的原因,也猜想着高大人到底是什么官职的人?从他和皇上关系这么近的情况看,他应该是皇上跟前的一名重臣,否则,他就没资格和皇上近距离接触。

杜大宝对皇上不愿暴露身份的原因始终没弄明白,但他对高大人是皇上身边的一位重臣的身份却猜对了。

原来,高颎担任的是尚书左仆射。

通鉴云:杨坚很器重高颎,曾对他说:“独孤公就象一面镜子,每经过一次打磨后,就会更加皎洁明亮。”

杨坚称高颎为独孤公是因为高颎的父亲高宾(504—571年)曾经担任过杨坚岳丈独孤信的僚佐,独孤信赐高宾为独孤的姓氏,所以杨坚才称高颎为独孤公而不直呼他的名字。

高颎是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少年时就聪慧敏捷,很有远大志向。他家里有一柳树,高约百尺,亭亭如盖,乡里的父老们说:“这个家里会出贵显之人。”

杨坚岳丈独孤信在557年死后,高宾的妻儿迁徙到蜀地生活。独孤伽罗看高宾是父亲的老部下,便经常去看望高宾家人。高宾后来升任鄀州(今湖北荆州东南)刺史。

高颎年少时就苦读史书,擅长辞令。北周明帝二年(558年),他17岁时,被北周齐王宇文宪引为记室。不久,又被迁职为下大夫;同时,因他平定南朝齐国建有大功而被拜为开府。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后,周静帝宇文阐(宇文衍)即位。

此时,隰[xí]州(今山西隰县)稽胡举兵叛乱,高颎随越王宇文盛(?-580年)前去讨平了叛乱。

杨坚掌控北周朝政后,产生了禅代帝位的想法,但他知道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得延揽一些得力之人。他看高颎精明强干,熟习军事,计谋丰富,于是就派邗[hán]国公杨惠(生卒年不详)去说服高颎为自己服务,高颎表示愿意为杨坚效力。

高颎进入杨府之后,杨坚任命他为丞相府司录。

尉迟迥起兵叛乱时,杨坚命令韦孝宽率兵攻击叛军,又派崔仲方(539年-614年)前去监军,但崔仲方以父亲在山东为由推辞掉。在这种情况下,高颎主动请求出战,这很合杨坚的心意。高颎便和韦孝宽领兵前去剿灭了叛军。

高颎回到北周都城后,杨坚在庆功宴会上,撤下御帐赏给他,并晋升他为柱国、丞相府司马,还改封他为义宁县公。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建立隋朝后,拜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但高颎却给杨坚呈表请求辞职,推荐苏威(542年-623年)接替自己。

杨坚同意了高颎的请求,而且对他让贤的风格非常称赏,藉此,又下令恢复了他原来的职位,并加拜他为左卫大将军。

不久,高颎母亲去世。当他把母亲的丧事办完后,决定不再去朝廷做官,而在家里待着。

20天多天后,杨坚命令高颎回朝处理政事,他流泪推辞。但杨坚坚决不允许他辞官,无奈之下,他于是回了朝。然后,杨坚命他和郑译、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等修订刑律。他们于是废除了枭首、轘[huàn]身及鞭刑等,减轻了徒刑,取消了讯囚酷法,使旧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隋开皇二年(582年),杨坚嫌汉长安旧城凋残,于是和高颎、苏威等人谋议,决定在龙首原创建新都大兴城,高颎敕命担任新都大监。他领命后,恪尽职守,很快就建起了大兴城,为后来的唐代长安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另外,高颎也主持了对其他行政、官制等各种制度的斟酌损益,建立了新的制度,巩固了隋朝的统一局面。

开皇二年(582年),陈朝宣帝陈顼(xū,530年8月14日-582年2月17日)去世,隋朝众臣建议杨坚乘机领兵南下灭掉陈朝,但高颎进谏道,隋朝刚刚建立,基础不稳不厚,不宜攻陈。

杨坚采纳了高颎的谏言,暂缓攻陈。

隋开皇七年(587年),杨坚诏令高颎前去江汉一带安抚因为萧岩(?-587年)叛乱而伤害了的当地百姓。

高颎到任之后,采取有力的措施治愈了百姓的身心伤痕,深得民心。

隋开皇七年(587年)十一月,杨坚向众将相询问攻伐南陈之策时,高颎献策说:“江北寒冷,收割庄稼较晚;江南气温较高,水田收割较早。估量陈国收获季节,我们略略征集点人马,声言要掩袭陈国,他们必定会屯兵防御,这足以废其农时。他们屯兵,我们就解甲,如此再三,贼人以为常。以后再集兵,他必不信,在他们犹豫的时候,我们就过江,登陆而战,士气倍增。另外,江南地湿,房屋多为茅草竹子,所有的积蓄,都没贮藏到地窖里。我们可以偷偷派人去,借风放火,等他修 好后,再去放火。不过几年,自可使陈国财力俱尽。”

杨坚听从了高颎这个办法,使陈朝人更加穷困。

隋开皇八年(588年),杨坚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设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然后又以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集中水陆军士51.8万人,分8路攻陈,具体是:

杨广出六合(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

杨俊出襄阳(今湖北襄阳);

杨素出永安(可能指今山西霍弋县),荆州刺史刘仁恩(生卒年不详)出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蕲州刺史王世积(?-599年)出蕲春(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

庐州总管韩擒虎(538年-592年12月26日)出庐江(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

吴州(今浙江省绍兴市和宁波市一带)总管贺若弼(544年-607年)出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主城区)

青州(今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总管燕荣(?-603年)出东海攻陈。

高颎时任杨广的元帅长史,三军伐陈之策都由他决断。

隋师临江后,高颎问淮南道行台吏部郎薛道衡(540年-604年,又说死年为609年):“此番举兵,能否克定江东,请您说说看法。”

薛道衡回答说:“凡论大事成败,首先须以至理断之。《禹贡》所载九州,本是王者封域,南北分裂已久,战争不息,否终斯泰,从运数上说,必定会攻克它,这是其一;有德者倡,无德者亡。自古兴亡,皆由此道。我们的隋主躬履恭俭,忧势庶政,陈叔宝峻字雕墙,酣酒荒色,必定会攻克它,这是其二;为国立体在于用人,陈叔宝重用小人,命将非才,必定会攻克它,这是其三;陈朝甲土不过十万,西至巫峡,东至沧海,分之则势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必定会攻克它,这是其四。”

高颎听完之后,忻然叹服,说:“您所言的成败,事理分明,我今天豁然明白了啊。我本以为您只凭诗才学问和我们相聚一起,没想到您的筹略竟然这样厉害!”

薛道衡是隋朝著名诗人,他回答高颎的话是他对陈朝局势的分析,显得极有见地,说明他是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

12月,各路隋军兵至长江,势如破竹,进展迅速;他们东至海,西至巴蜀,向南陈王朝发起了全面进攻。

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二十一日,隋军攻陷陈朝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台城后,高颎、裴矩(548年-627年)受敕收缴陈宫内存的书画,得八百余卷。

高颎还俘获了陈后主叔宝的贵妃张丽华(559年—589年)。

杨广知道后,遣使向高颎索要张丽华,高颎说:“周武王灭殷商,杀了妲己。如今平定陈国,不应娶张丽华。”

高颎然后下令在青溪(在今南京城东,东吴建都南京后,孙权“诏凿东渠,名青溪,通城北堑潮沟”)杀了张丽华,这使杨广很不高兴。

陈灭后,高颎因功被杨坚加授为上柱国,晋爵位为齐国公,赏布匹9000段,定食邑为千乘县的1500户。

高颎请求让位,杨坚下诏书说:“你见识远大,谋略很深,出京参谋军事,帮助平定淮海一带;回京掌管禁军,朕把你当作心腹。自朕受禅登基以来,你常常参与机要,尽忠竭力,心迹俱尽。这是天降良臣于朕,让你帮朕,望你不要再费口舌辞职了。”

隋开皇十年(590年)四月,尚书都事姜晔(生卒年不详)、楚州行参军李君才(生卒年不详)上奏杨坚废黜高颎,理由是“水旱不调,罪由高颎”。

但杨坚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反而使他们丢了官。

后来,杨坚巡幸并州(约当于今内蒙古河套、山西太原、大同和河北保定一带地区,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时,让高颎留守京师。

杨坚还京后,看到高颎把京师管理得井然有序,于是赏他缣[jiān]帛5000匹,并赏他一座行宫当庄舍居住。

杨坚还将太子杨勇的女儿大宁公主(生卒年不详)许配给高颎的儿子高表仁(生卒年不详)为妻。

高颎和杨坚成为亲戚后,杨坚给高颎的赏赐不可计数。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尚书右仆射苏威因“朋党”被免官,株连到的知名人士达百余人,越公杨素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之后,和高颎共同帮助高祖处理朝政大事。

您看的是关于宫斗的小说,作者精巧的在章节里包含了宫斗,皇权富贵,勤奋更新等元素内容。

感谢您的支持和推荐哦~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推荐票
1 2 3 4 5 全部

1张推荐票

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的谷籽投喂~

您的支持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0 咕咕币
1谷籽 3谷籽 6谷籽 13谷籽 70谷籽 150谷籽

1 谷籽 = 100 咕咕币

找回密码

又想起来了